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战争幻想 > > 抗战时期山东潍县的乐道院集中营 (6 / 22)
        第三个冬季将临,过冬的厚裤尚无着落。在天津做过裁缝的莱克太太便到处搜寻深色、可供制作蓬松便裤的毛毯,用来缝制厚裤。问题总算解决了,但因毯子纤维不足,刚刚开春,一些孩子的裤子就磨透了。

        奥运会400米冠军利迪尔的好友安妮小姐,在集中营第一次见到久未谋面的利迪尔,见他又黑又瘦,穿着打着五颜六色补丁的衬衣,竟不敢相认。

        贝乐思女士从集中营回到燕京大学时,曾将她在潍县穿的衣服和鞋拿出来给大家看,几乎是破洞百出,褴褛不堪。她对同事们说:“在潍县有这样东西的人就算幸运,所以我很骄傲。”

        不仅衣服,肥皂、牙粉等日常用品以及药品也奇缺。尽管侨民中不乏医术精湛的医生,但有些侨民却因病后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而失去生命。

        在集中营的后期,得到国际红十字会援助之后,这种境况才有了些许改观。

        与外界隔绝侨民成聋子

        与此同时,侨民们在精神上受到的折磨与虐待令他们无法面对。

        日本投降后,负责为集中营空运物资的威廉史密斯曾著文讲述他的所闻所感:“以职业而论,他们中间有传教士、商人、教育家、学者、自由职业者,大多习惯于在东方的环境中过着奢华的西方生活,现在却挤在一起。”

        斯文的教授当了厨房的屠夫,高贵的太太要去打扫垃圾,常为座上宾的贵客要排队领饭,吩咐仆人去做的事情需亲力而为,昔日的荣光和享受一扫而光。

        在这里,每天必须定时站队点名两次,姓名变成了数码代号,不时听从可恶的看守的呵斥,做人的尊严被无情剥夺。不准与外界人员接触,没有报纸可读,收音机不准带进。在这里,外面的消息完全断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