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22章 温时书梦十年功 (2 / 5)
        “娘说啥呢,。”我放下筷子,握住她布满厚茧的手,“这十年我过得好着呢,先生教我读《诗》《书》,让我知道‘修身齐家’的道理;同窗陪我切磋学问,还有娘每天的热饭热汤,这哪是受苦?比起那些在战乱里流离失所的人,咱们已经很幸运了。”

        娘比谁都清楚这十年的不易,她鬓角新添的白发、手上常年不愈的裂口、夜里压抑的咳嗽,都是为我操劳的印记,也是乱世里母亲的无奈与坚韧。

        她总说“等你考完秀才,娘有话和你说”,可我猜,她大抵是怕这乱世里,连“读书求仕”这条路,都走不通。

        吃罢汤饼,我背着洗得发白的书包往书院走。

        路过街角茶寮时,听见几个老秀才正争论“王导宽和”“庾亮严苛”,说“新帝年幼,怕是镇不住士族”,我脚步顿了顿,又快步往前走。

        这些朝堂大事,不是我一个寒门学子能操心的,眼下最重要的,是即将到来的乡试。

        书院门口的老槐树更粗壮了,枝头的鸟儿依旧叽叽喳喳,只是当年的顽童,已长成即将奔赴考场的少年,肩上担着沉甸甸的期盼。书堂里,李老先生正在整理典籍,见我进来便笑着点头:“怀之今日生辰?”

        我有些惊讶,他却指了指墙上的花名册:“你入学那天我特意记着,一晃十年了。”他从书架上抽出一部泛黄的《尚书》,纸页间还夹着干枯的银杏叶,叶脉清晰如昨,“这个送你作生辰礼,好好读,里头有为人处世的道理,比考功名更重要。”

        同窗们也围了过来。张明远塞给我半块桂花糕,油纸里还带着余温,是他娘今早刚蒸的;李子玉扔来一个新墨锭,墨香混着松烟味,在空气里漫开;王骞舟则拍着我的肩,笑着说:“等考完乡试,我请你去聚福楼吃酒,点你最爱吃的红烧鱼,让掌柜多放辣。”

        书堂里的欢笑声惊起檐下的麻雀,我摸着怀里温热的书卷,突然觉得这十年的时光没有虚度,不仅收获了知识,更攒下了沉甸甸的情谊,像冬日的炭火,暖着往后的路。

        傍晚回家时,娘在门口盼着,手里提着个小小的布包,布角缝着细密的针脚。

        “生辰总得有点念想,”她打开布包,里面是双新做的布鞋,针脚密得像撒在布上的星子,鞋头还绣着简单的云纹,“知道你要去乡试,穿新鞋走新路,顺顺当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