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22章 温时书梦十年功 (3 / 5)
        我把脚伸进去,大小刚刚好,鞋底软软的纳了千层底,每一层都裹着娘的心意,像是踩着十年的光阴,稳稳当当通向未来。

        夜里我坐在灯下,摩挲着先生送的文集,看着娘做的新鞋,碗里汤饼的香气仿佛还在鼻尖萦绕。

        窗外的月光落在书案上,我铺开宣纸,在砚台里细细研墨。

        吃了这碗汤饼,往后的日子定能长寿健康,无病无灾,在求学路上稳稳当当,不负这十年光阴,不负身边人的牵挂。

        乡试开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书堂里的气氛也日渐紧张。同窗们都埋首于典籍之中,连平日里最爱打闹的张明远,也整日抱着书籍不肯撒手,眉头皱得像书案上的墨疙瘩。就在这备考的关键月份,书院里却来了位特殊的新客,像一缕清风突然吹进了埋头苦读的书斋。

        那是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少年,生得眉弯似月,他皮肤白得像刚剥壳的荔枝,身上那件月白长衫虽看着素雅,料子却是上好的杭绸,腰间悬着的双鱼玉佩温润通透,走动时“叮咚”作响,清脆得像山涧泉水滴落青石。

        他站在书院门口时,手里还转着支玉簪玩,阳光照在他发间,连碎发都闪着光,引得正在背书的同窗们都直愣愣地看。李子玉忍不住啧了声:“这模样,比画里的仙童还好看,怕是月宫里的玉兔下凡了。”

        院长亲自把他领到讲堂,脸上的笑意比往日接待乡绅时还亲切:“这位是苏文砚,从江南来,暂在咱们书院借读备考。”说罢特意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赞许,仿佛得了块稀世的宝玉。

        苏文砚蹦跳着上前一步,拱手行礼时辫子都跟着甩动,“晚生苏文砚,见过诸位同窗!”,说话时眼睛弯成月牙,嘴角总挂着笑意,明明是初次见面,却让人觉得亲近得很,像早就认识的邻家弟弟。

        更让人咋舌的是先生和院长对他的格外关照。院长不仅把最靠窗、光线最好的位置给了他,连后院的楼舍都是单独一间,还特意嘱咐厨房:“苏公子爱吃甜口,每日加碟桂花糖糕,要现蒸的,凉了就不好吃了。”李老先生讲课时,目光总在他身上打转,提问都是“诗词对仗”“典故出处”这类轻松题目,不像考我们时,非问“农桑利弊”“赋税改革”这般沉重的议题。

        有次苏文砚随手在废纸角画了只雀鸟,几笔便勾勒出灵动的模样,先生竟拿着端详半天,赞他“灵气逼人,那宝贝劲儿,比看王骞舟的策论还上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