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抗结剂,盐粒自然凝结如碎玉。老盐工教年轻人用竹帚轻扫盐花,像对待婴儿头发般温柔。“盐有呼吸,”他们说,“憋在塑料袋里会闷死。”
运盐的船改用蒲草席盖盐,进长安时,满船飘着海风与蒲草的清香。药铺最爱这种盐——“能引药性”。
厨房·五感重生
永恒厨房拆除了所有铁器。灶是黄泥垒的,锅是陶土烧的,勺是木凿的,连水缸都是荷叶衬底的粗陶。
厨师们重新学习消失的技艺:用手背试油温;听水声辨火候;观蒸汽知熟度;甚至闭眼切豆腐——刀工全在指尖的触感里。
最神奇的是“借味”——蒸鱼垫紫苏,炖肉埋橘皮,饭里插松枝。一切调味皆来自食材本身,再无外添。
市集·自然之约
东西二市焕然一新:肉铺用荷叶包裹鲜肉,用草绳扎口;鱼摊用柳条穿鳃,鱼尾还沾着河水;豆腐担子用芭蕉叶衬着,水汽氤氲;连卖酱菜的都用竹篓装菜,陶罐盛酱。
交易回到最古朴的方式:“张嫂,一斗新米换你两条鲤鱼如何?”“李翁,这筐杏子抵昨日药钱可好?”
孩童举着铜钱跑遍市集发现无处可用,最终用钱换了麦芽糖,甜得眼睛眯成缝。
宴席·本味至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