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 第四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3 / 14)
        所以我们一个人生命没有因果道理的时候,我们是由这个妄想,或者说是一时的情绪,来引导我们的行为。那等到你学佛以后就不是了,你的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也产生妄想,但是你马上产生一种觉照的力量,就是因果觉照的力量出现,一个光明的智慧出现。

        所以你看一个人没有学佛跟有学佛差别在哪里?

        一个没有学佛的人,他生命的行为,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想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他完全是由情绪来引导的。学佛以后,是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有一定的克制力,他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是怎么样呢?他是先有一个目标,由这个目标来要求自己的因地。

        所以我们刚开始学佛的第一个,就是相信善恶业果,相信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所以依止这个因果的信心,我们发了菩提心,这个时候,刚开始学佛就是靠信心的支持,仰信三宝的力量。但是这个时候心还是动荡不安的,因为你只有信心,还没有目标,你对未来的人生没有目标。

        第二个住在佛家,以戒为本,你想要在三宝中安住,那你就必须有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你的持戒。

        你看所有人持戒、所有人受戒,一定是发愿,以发愿得戒体,你要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这个持戒,我们刚开始是讲律仪戒,不是讲定共戒、道共戒,就是你心中的一种誓愿力。

        那什么是誓愿力?说我这念心、我这个攀缘心,还不能达到觅心了不可得,还是有所得,还是到处攀缘,它一定要动,你要我这念心,安住不动、正念真如,做不到,它没有办法安住在我空、法空的真如,它一定不守自性,住在六根、六尘的境界,就到处碰撞产生很多的妄想,这一定是这样子的。

        但是没关系,我现在没有办法觅心了不可得,我这个心一定要动,我先把它动的范围设定下来,你的活动有它的范围,我有一定的标准。就好像一个小孩子,你要一个小孩子坐在一个地方完全不动,那是做不到的。那怎么办呢?你围一个围墙,你在这个地方可以动,这个地方是你动的范围,哪些可以动、哪些不能动,你围一个围墙,围墙之外很多的野兽就跑不进来了。

        就是我们刚开始说是惑业苦,是不是!刚开始我们不是对治惑,你根本不是惑的对手,刚开始是对治这个业,避免造罪业。说你有没有情绪?有的。你有没有妄想?有的,但是我持戒。持戒的意思,就是让你妄想的活动有一定的范围,以这个戒法设定一个目标,成立一个保护墙,刚开始就是这样。

        所以刚开始我们在惑业苦当中,要先对治罪业,这个就是所谓的持戒为本。

        第二个就更深入了,成就正念力,止观双运。我们再往下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