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玄幻奇幻 > 玄幻奇幻 > > 第四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4 / 14)
        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一个受了菩萨戒的初学者,刚开始先成就善业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不想到三恶道去。慢慢的,你菩萨戒生生相续,时间久了以后,你戒行不阙,在这个善业当中,你心中要培养一种观照的力量,就是正念的力量,就是无常、无我的智慧。你开始用无常、无我的真理,来观察妄想的起伏,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这个妄想?因为你根境的碰撞才有妄想,所以它的根源是找不到的。它生起的因缘找不到,它离开以后,它过去心不可得;妄想消失的时候,未来心也不可得;现在也不可得,现在是生灭的也不可得。

        所以我们经常用无常、无我来观察妄想,你慢慢累积了经验,你就知道原来我们这个妄想的真实性,是觅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妄想的活动势力,就慢慢慢慢的薄弱,就从躁动转成寂静,就成就了发心住,这个时候断了三界的见惑,成就位不退。

        慢慢的从我空观再继续修法空观,广泛的修十波罗蜜福德、智慧两种资粮,经过一万劫,经过六心住到第七的种性住,这个种性位就是成就了大乘的行不退,断除三界的思惑。这个时候,就把整个惑业苦的力量,全部停下来了。就是你修行自力法门,刚开始要先对治业,再对治烦恼,就这两个:第一个成就善业力,第二个成就正念力,这两个方式,这个是了生脱死的自力法门。

        那这个他力法门怎么办呢?我们看他力怎么做: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

        先到这个地方,这个叫做正行,净土的正行。

        如果你今天选择他力呢,你刚开始要做的就是培养信心,你要相信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力。这个信心很不容易,你看我们一路从结夏安居以来,《阿弥陀经》《净土十疑论》,其实就是在培养信心,培养对阿弥陀佛皈依的心情。我们讲一个严格的标准,你说打佛七,人家打佛七你也跟着进去念佛,你念佛的过程当中,你对佛号没有完全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心情,其实你都不是在修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的根本,你之前的前方便的准备都没有做好,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代表什么?为什么你要皈依阿弥陀佛?有这么多佛可以选择,你为什么选择阿弥陀佛?你根本没有闻经达理,断疑生信,你没有明白道理,你心中就有疑惑,带着疑惑来念佛,根本不能构成净土法门,因为你的三资粮不具足。

        所以净土法门第一个,深信弥陀本愿的加持,你相信阿弥陀佛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救拔你,他有足够的能力。

        第二个、开始发愿,发起广大的菩提心,修习念佛三昧,你要有一定的定课,执持名号,先从一心,然后成就不乱。从这个发愿当中,虽然要成佛,但是你要先完成第一个目标,你要先离开三界火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在三界火宅,讲难听一点,你自己被火宅烧得已经是自身难保了,你根本不可能行菩萨道。所以发菩提心以后,成佛之道第一个先离开三界──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就是我们在修净土的时候,你要先成就信愿行三资粮,这第一个正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