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27 沙陀英雄 (1 / 11)
        却说武则天时期,朝中针对是否收复安西四镇展开了讨论。大臣崔融上书阐明利弊,力主收复安西四镇:

        四镇无守,则狂胡益赡,必兵加西域,诸蕃气羸,恐不能当长蛇之口。西域既动,自然威临南羌,南羌乐祸,必以封豕助虐。蛇豕交连,则河西危,河西危,则不得救。

        崔融认为,安西四镇要是收不回来,吐蕃在西域更加气焰嚣张,打完西域他再打河西。河西要是丢了,他们还不得跑到家门口来撒野。

        武则天一听,认为崔融言之有理。正好当时吐蕃陷入内乱,她果断发兵,于长寿元年(692年)进军西域,再战吐蕃。此战,武威军总管王孝杰等率领军队在西域大破吐蕃,收复了龟兹、于阗等安西四镇,并留下3万唐军驻守。

        之后,武则天还有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将天山北麓的金山都护府改置为北庭都护府,治所在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从此,安西与北庭南北相望,犹如屹立于西北绝域的旗帜,当来自世界各地的旅人踏上这片土地,他们也就来到了大唐。

        这里,就是大唐。

        唐玄宗时期,无论是国力,还是诗歌,都洋溢着盛唐气象。唐朝对西域的经营,也随着开元盛世达到顶峰。此时,唐军的对手不只是吐蕃,还有幅员辽阔的大食(阿拉伯帝国)、卷土重来的突厥等。唐玄宗要建立的,是横跨亚洲的霸权。

        这一时期的边塞诗,也是气吞万里之势,如王维在《少年行》中所写: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七绝圣手”王昌龄也怀着对西北戍边将士的致敬,唱出了盛唐西域的英雄史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宝六载(747年),来自高句丽的唐朝名将高仙芝,率唐军攻打曾受吐蕃控制的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迫使其国王归降,由此打通了唐朝前往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的道路,他因此次战功升任安西节度使,也将唐朝对西域的控制推向了顶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