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他不急着烧红钢锉,而是慢条斯理做准备。
他让周铁牛找来耐火土、粗盐和木炭粉,三者混合加水,和成一团黑泥。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他均匀地将这黑泥薄薄涂抹在钢锉的刀刃和刀背上。
这是古法“包钢”和防脱碳的简化工艺,能让刀刃淬火更硬、刀背更韧。可在七十年代的众人看来,这活像某种神秘仪式。
其次,他判断火候的方式更是奇特。
老孙头靠几十年经验看火光颜色,王铁山却多了个谁也看不懂的步骤。
他用细长铁杆绑上一小块磁铁。刀坯加热时,他不时将磁铁凑近通红的钢坯。起初磁铁总被牢牢吸住。
可当温度攀升到某个临界点,磁铁猛地失去了吸力!
就是现在!
王铁山眼神一凝,闪电般取出刀坯!
他利用的是钢材的“居里点”原理——温度达到770°C时,钢材内部结构改变,会失去磁性。
这个点,就是淬火最佳时机!远比肉眼精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