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元年,五月即将结束。
司礼监掌印王振羞愤自尽于太液池的消息,带着宫廷散不尽的血腥味,北风吹过了高高的宫墙,笼罩在整个京师的官场之上。
听宫中内侍们外传,乾清宫里的那位九岁天子,在痛失了自幼陪伴的王伴伴后,便愈发变得沉默寡言。
他除了每隔一日雷打不动的日讲之外,几乎再也不曾踏出宫门半步。
那团小小的身影总是爱安静地坐在窗边,一言不发地看着窗外的云卷云舒,仿佛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在他稚嫩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乾清宫的沉寂与悲伤,似乎暂时遮盖住了宫墙外的波澜。
在许多人看来,随着王振这个权宦自沉太液池底起,紫禁城这潭深水终于可以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然而,就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五月底,一道经由内阁三杨联名具奏、太皇太后亲自用印的旨意,却又给这潭刚刚恢复平静的池水,激起了更深的连衣。
旨意宣告,朝廷要重启一次停滞多年的朔望大经筵,以《春秋》为题,即为天子恭贺万寿,亦为社稷固本清源!
当这条消息传到翰林院时,瞬间就炸开了锅。
要知道,这里本就是大明帝国的储相之地,是天下读书人最顶尖的象牙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