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是犹太人啊,他的学说,让中国人奇迹般地走出了苦难。”老I既是解释又像似在佐证。
“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在马克思出生前的很早很早时候,中国北宋时期,就有犹太人定居首都开封,传说是我们那遗失的以色列北部十部落。他们形成一定规模的社团,随后的几百年里,没听说有啥冲突,也没返回巴勒斯坦。只不过连个民族都没混上,人数不够。”大女儿无限感慨地沉浸在历史的长河里。
“中国人很包容,很智慧。落后挨打,世界哪里都有,司空见惯,但征服者最后无一例外地,融入中国人群中,却是世界独有的现象。真是赢得战争,灭了自己。”老I说。
“校园霸凌,上高中就没有了。”大女儿说。
“为啥呢?”老I问。
“因为整天忙着欺负人的,都考不上高中呗。”大女儿开心的笑着。
“那看来中国,是个高中啦。”老I也笑了。
“难道,难道,我们犹太民族遇到的难题,真的需要在中国的历史课本里,寻找答案么?”这样的念头,在老I的脑海里只是一闪,然后就悄无声息了。
“这条地道会通向哪里呢?”小J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墙壁上的电缆,和头顶上方的灯。没走多远,开关换成声控,人走到附近有了响动,灯才亮起来。
“看来这是一条进攻地道,应该会一直通到隔离带那边。算下来也得有几公里长,他们都是骑摩托车过来的。我记得前些年,国防军发言人说,哈马斯规划了14条进攻地道。这是其中之一。”小P回答。
“我以前偶尔也听人讲起过加沙的地道,传说有好几百公里长呢。”小J时不时地用手摸摸混凝土墙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