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经过长征后的整个红军队伍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是一门名副其实的“功勋炮”。
小山炮的赫赫战功和“袁大拿”的传奇故事,在红军各部队里广泛流传开以后,红军的各个军团都深受鼓舞和影响,大家开始认识到重火器对战争进程推进的重要作用。于是,每次打扫战场的时候,都开始效仿炮兵连的做法,有意识地“收集”和“装备”大炮这个战利品了。
大炮,在红军部队里的数量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因为每个战场缴获来的大炮型号、种类都不尽相同,总是会有一些稀奇古怪、各式各样的“铁壳子”“铁疙瘩”没人会鼓捣。于是,“袁大拿”炮兵连里的很多干部骨干,就作为“大炮教员”被输送到了红军的各个部队里,在那里又各自组建起了新的炮兵连队。
就这样,从一门小山炮起家的红军的第一支炮兵连队,成了整个红军所有炮兵连队的“种子部队”。
因其组建时间最早,参加战斗最多,战功最为显赫,所以大家都很敬重地称呼它为“老一连”。
到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连”扩编成为炮兵团,“老一团”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官兵嘴里很自然的尊称,并一直传颂到今天。
当然,从“袁半仙儿”升级为“袁大拿”的袁铜山,也从“老一连”的首任连长,成长为了“老一团”也就是现在的炮兵团历史上的首任团长。
伴随解放军不断成长发展和壮大的历程,身经百战、战功卓著的“老一团”曾经数次转隶、移防到不同的军区和战区,团队的编制体制也经历过无数次的不断精简和调整,团里的主战装备则更是在不断地换旧更新、升级换代。
但无论怎样,变化的都只是作战区域和作战任务,只是部队驻扎换防的营房地点,只是那一茬又一茬“流水的兵”。
唯一永恒不变的,就是“老一团”这个亲切而又响亮的名字。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