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军旅生涯 > > 第三章 “袁半仙”和他的小山炮 (4 / 5)
        成功了!

        人群沸腾了。“光头连长”和战士们叫着、喊着、笑着,又一次朝着袁铜山一涌而去。

        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把小袁摁倒在了泥巴地里,而是高高地、一次又一次地抛向了空中。

        从此,命中目标的小山炮,从没啥用处的“铁疙瘩”变成了连队压箱底的“宝贝疙瘩”,成了伴随连队南征北战的“镇连之宝”。

        命中目标的小袁“半仙儿”,也升级成为了全连官兵们公认的“袁大拿”。

        随着战争进程的胜利推进,红军部队缴获来的战利品也越来越多。这个连队也从当初的一门小山炮逐渐积累起了拥有迫击炮、榴弹炮等各式各类火炮的丰厚“家底”。在报经红军军委前指批准后,就以这个连队为基础,组建起了红军的第一个炮兵连,袁铜山同志担任炮兵连的首任连长。这个炮兵连,正是现在炮兵团的前身。

        炮兵连组建不久,就赶上了著名的反“围剿”作战的“忠堡战斗”,那是一次分割反包围的作战行动。战斗打响后,红军指战员勇敢地面对几倍于我军兵力的国民党“围剿”部队,日夜奋战,殊死搏斗。然而,在湖北咸丰县,国民党军队凭借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阻击,负隅顽抗,红军部队前进受阻,人员伤亡也比较大。因受战场地形限制,炮兵连的大型火炮无法投入战斗,在这紧要关头,连长“袁大拿”和他的小山炮被了阵地的一线,在炮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袁连长连续向敌军的阵地发射了3发炮弹,一举摧毁了敌军的4个火力据点,为大部队冲锋撕开了突破口。红军官兵趁势发起了迅猛的攻击和拼死冲杀,在忠堡附近的构皮岭地区全歼国民党军第41师,并活捉了国民党纵队司令兼第41师师长张振汉。

        此后,“袁大拿”带着这门小山炮和他的炮兵连,继续扬威沙场。

        突破乌江天险时,压制对岸的敌军火力,摧毁敌火力点,为乘机夺取船只渡过乌江立下首功。

        万里长征途中,这门小山炮又跟随红军大部队鏖战乌蒙山区、抢渡金沙江、穿越藏族聚居区、进军甘孜、翻越大雪山、跋涉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红军官兵们南征北战,打遍了大半个中华大地。但无论炮兵连的人员和战场环境怎么变化,一代代的红军战士对这门小山炮都是非常珍爱,关爱有加,大多数情况下,宁肯自己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也要保护小山炮的绝对安全。他们靠着马驮人扛,必要时把各个部件拆卸开来,由连队官兵每人负责一个零部件,采取抱着、扛着、背着或挑着等多种方式行军赶路,等过了困难地带,再立即把它组装起来,继续准备参加战斗。连队官兵和这门小山炮始终都不离不弃,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陕北,胜利会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