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探险揭秘 > > 第三十二章龙生九子 (4 / 4)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普遍传播,狻猊经过劳动人民的再创造,使它更加具有中国的传统,就把它布置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菩萨像前。近代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就是狻猊的形象,它使中国传统的石狮更加威武高大。

        六子赑屃,又名霸下,形状像乌龟,生平喜欢背着东西,力大无穷,碑座下背着巨石的那个就是其遗像。

        传说在上古时代,赑屃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遇到了他,并收服了它帮助大禹治水,它对大禹惟命是从,开山劈地,疏通河道,为大禹治水不遗余力。大禹治水完毕之后,大禹担心它又到处撒野,便搬来巨大石碑,并在石碑上刻上赑屃治水的功劳,叫它驮着,石碑十分沉重,他不能随意行走,只能乖乖待着了。赑屃和龟十分相似,但是却有细微差异,赑屃有牙齿,而龟类却没有,赑屃和龟类的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是不同的。赑屃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昂着头,四脚拼命支撑,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著名的石碑基座都由赑屃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名胜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七子狴犴,又名宪章,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形状像老虎。它平生喜欢帮人决断狱讼,而且十分威严,所以被装饰在狱门上部,故民间有虎头牢的说法。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升堂问案,坐堂衔牌和肃静回避牌上,都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防止作奸犯科,维护公堂的公正公义。

        八子负屃,平生喜欢文字,继承了龙的身体,雅好诗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或两侧,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它的遗像。

        我国碑碣的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它们有的造型古朴大方,碑体光滑照人;有的雕刻精致细腻,笔势雄壮有力;有的是民间不露名的艺人,看起来也别有一番气势。而负屃对这些碑文情有独钟,它甘愿化做这些碑文的保护神,为他们增光添彩。

        幼子螭吻,又名鸱尾或鸱吻,鱼头形的龙(也有说像剪了尾巴的蜥蜴),龙形的吞脊兽,口阔声音粗大,生平喜欢吞食各类物品,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就是它的遗像,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在佛经中,螭吻是雨神的坐骑,是火的天敌。所以把它安在屋脊两头也有震慑火的作用。

        “这么说,这九位每个都成了保护神,所以说每条河流都不会有什么大的危险的吧。”听我说完,毛驴接着说道。

        “这个我也不能确定,毕竟萧峰这位大神,不是可以以常理来推断的。”我说道。

        “别管那么多了,不管怎样,咱们都得遇神杀神,遇佛,勇往直前往前冲。”水壶豪气大壮。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