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籍里的记载,当尸体、殉葬物摆放妥当之后,然后就要钉住棺材盖,古书上称为“镇钉”,这镇钉要用七根钉子,也叫子孙钉,据说能使后代子孙兴旺发达。
当我手电的光线照射在棺材的正中间位置时,七爷马上掐灭了手里的烟,紧紧盯着棺材盖正中间的那颗钉子看。
传闻古时候入殓加盖时,须留下一颗钉子不钉死,要由其亲人加钉。若系女子或入赘男子,则由其娘家人或父家的人亲手加钉。
在加盖敲钉时,位于棺木中间的一颗“子孙钉”禁忌打紧。要在它上面拴上一条红线,由孝子用手拉着,木匠轻轻地敲一就算了,意思是“留后”。禁忌将这颗钉钉死,否则,以为对后代不利。
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在这棺材盖正中间,这颗严禁打紧的子孙钉,却被死死的钉进了棺材盖里,而且钉子上也并无红线,由于这颗钉子被砸的太死,以至于已经深深陷入棺盖之内,如不是用手电筒的强光照着,根本就无法察觉。
就在这时,七爷一把抢过我的手电筒,然后照向另外一具棺椁,只见那棺椁的正中间也有一颗子孙钉,不同的是,这颗子孙钉并没有被钉进去,而是严格按照规矩,只是轻轻的钉在棺材盖上,钉子的末端拴着绳子,钉子摇摇欲坠,好像轻轻拉一下,就能把这颗钉子给拉下来一般。
看到这里,我心里总算是有了一些底气,终于找到两具棺材不同之处了!
就在这时,七爷开口道“不对啊,这棺材为什么只有钉没有衽呢?”
七爷此话一出,我和王初一都是一愣,是啊,为什么会没有衽,这太不正常了,衽原本指衣服的缝合处,这里七爷所说的衽是指连接棺盖与棺底的木楔,两头宽中间窄,插入棺口两旁的坎中,使盖与棺身密合。衽与皮条联用,就是为了紧固棺盖。其实就是棺材在入殓时候,古人会用皮条把棺材底与盖捆合在一起。横的方向捆三道,纵的方向捆两道。横的方向木板长,纵的方向木板短,“三长两短”也是源于此。
就在我们都还在纳闷的时候,站在远处的老八忽然开口道“我说哥几个,快一点做决定,我总感觉有什么东西正在朝着咱们靠近!西边墓室墙壁已经开始出现裂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