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这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消彼长。当死的本能向外表现时,就成为破坏、伤害、征服、侵犯的动因,引发个体间、群体间的冲突,随之而来的就是战争;如果死的本能向外表现受阻时,它就会转而退回到自我之中,成为自我惩罚、自我谴责乃至自我伤害的动因。死本能的这两种表现形式被弗洛伊德分别称作“自虐”和“虐他”,其对应的精神病患者包括施虐狂和受虐狂。关于人的行为,这是很多的心理学家都研究过的问题,人的行为很多是依赖于意识,部分的行为却是一种本能。这就更加证明了弗洛伊德观点的正确性。
弗洛伊德认为,世界本来是无机的,生物的出现就是因为世界发生了变化,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生物有了繁殖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了生的本能,但明显这是外界促使其在生物体中形成的,真正先天存在的是无机的本性,死本能就是把人带向无机的,所以,生物的目标就是向死前进,生物的真正本能是死本能。这听起来是非常矛盾的,几乎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自己怎么可能去找死呢?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要死呢?
也许在很多人的身上无法找到死亡的答案,但是在一些自杀者的身上却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世界本来是无机的,因为环境的变化才会出现有机的生物,这是生命起源的学说,几乎是不可否定的,在这一个基础上,有机的生物开始慢慢地发展,这一种发展不仅是身体上的发展,还有思想上的发展。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着它们自己的思想的,只是每一种思想的强弱有所不同而已。
对此,李勋和玄灵可能要更加容易理解一些,他们两人的观点也要更加多一些,以前西里可就向李勋说过,世间所有的生物都是有“灵”的,而“灵”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思想的载体。生物为什么是活的,人们应该如何为它下这一个定义呢?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为生物下了一个定义,生物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体以及由它或者是它们通过繁殖产生的有生命的后代,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反应,能与外界的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且,能够排出体内无用的物质,具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的一种有机物质。
从生物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区别就在于思想上,生物的活,就是活在了思想上,植物不会移动,但是它们可以生长,是什么促使它们生长,就是它们的本能,而这一种本能,也可以归结为是一种思想,思想可以能动性地去改变宇宙的状态,改变无机环境的状态,这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的区别,这一个区别就在于生物爱的本能,它们的能动性,就是为了生存,只有生存,它们的生命状态方才会表现出来。
话题回到死的本能问题上来,死似乎说的只是生物的死亡,其实无机环境也是一种死的状态,因为无机环境是死的,而生物起源于无机环境,终有一天生物也会回归无机环境,这是宇宙的规律,是不可以改变的,也许正是意识到了非死不可的这一点,生物方才会有死的本能。
但是这样的说法完全是不足以说明求生和自杀的问题的,宇宙规律还没有发生,但是却有的人已经死了,这一种说法有些怪,就拿一个传说来做比喻吧,在阎王的生死簿上,一个人明明可以活一百年,但是那一个人在五十岁的时候就死了,这怎么解释呢?这就是自杀与求生的另外一种解释,但是这一个比喻依旧只说出了自杀的人自己损失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却没有说清楚人为什么会有死的这一种本能。
一个人为什么要自杀?因为他在思想上就放弃了自己,换一种说法就是,他对有机生物界已经完全厌倦了,他的“思想”已经死了,他没有了“思想”,自然也就没有了生了希望,在他看来,回归无机,是最好的解脱。本质上说,急于求死,是因为“思想”的状态走向死亡,每一个人都有这一种思想,没有释放在其他人的身上,就会释放在自己的身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