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一腔热血,以悲剧结尾之后,刘表发现自己上了当,便感叹着放了孙策,并没有斩草除根,孙策知道这仇的根子在袁绍身上,他如果依附袁家,绝对没希望杀袁绍报仇,所以最后孙策背叛了袁家……”
来客直接拍板:“好!太好了!就用这条思路吧!”
刑俊:“啊?这就行了?那好吧!”
来客有点不好意思:“我有点太武断了,要不你也说说你的另一条思路?”
刑俊就简短的说了一下:“另一条我们假设他真的夺了玉玺,袁绍也写信要刘表拦住孙坚杀掉,但刘表看后,认为孙坚是英雄,不会做出这种事,袁绍是想借刀杀人,睁一眼闭一眼把孙坚放过去了。但之后呢,孙坚和袁术野心膨胀,准备进取天下,第一关就瞄上了荆州,孙坚亲自上阵,为袁术攻城掠地,这回刘表不应战也不行了。但孙坚万万没想到,刘表战斗力比董卓还强!他连董卓都打跑了却一头栽在刘表手里!还是和史实演义里都一样的安排,孙坚中埋伏被乱箭射死。”
来客很是思量了一番:“这第二条思路,更贴近史实,不过震撼性没有第一条强。现在人大多看的三国演义,看三国志的少,一下子纠正这么多,恐怕过犹不及,还是按第一条思路来吧。”
刑俊表示,嗯,好的,董卓常城你来演吧!
常城吃惊的指了指自己:“俊哥,我?我演董卓?我看起来很坏么?我这么够义气的人……”
(附注:董卓曾对长史刘艾说:“关东的部队屡遭失败,都怕了我,只有孙坚,颇能用人,应该告诉将领们,让他们有所防范。当年我和周慎到金城去征讨边章、韩遂,我曾请示张温,希望率部驻扎在后,为周慎作后续部队,以备万一,张温不听。我当时便上书,说明形势利弊,并预料周慎一定不会成功。这些,台阁中均有记载。事情还没有结果,张温又派我讨伐先零叛羌。以为这样一来,西土就可一举扫平了。我明知此事不会成功,但又无法阻止。只好领兵出发,不过,我留了一手,让别部司马刘靖率领四千军队驻扎在安定,营造声势,以为呼应。所以,当叛羌要截断我的归路时,我运军轻轻一击,他们便让开了道路,因为他们害怕,因为我在安定地方有军队策应。叛羌以为我们在安定有几万人马,其实不过是刘靖那四千人罢了!孙坚当时跟着周慎,也曾向周慎献计,愿意自己率兵一万,先到金城,而让周慎引兵二万驻扎在后,以为接应。边章城中粮食不多,要到外面运粮,他们害怕周慎后续大军,一定不敢轻易与孙坚交战,而孙坚的兵又足以断绝他们运粮的道路。当时,如果采用孙坚之计,或许能够平定凉州,可惜周慎小儿,未用其计。张温不用我的计谋,周慎又不听孙坚的建议,结果终于失败。当时,孙坚小小一个佐军司马,见解与我大致相同,确有过人之处,其才可用!”
当时,除了孙坚在不断与董卓作战外,其余的关东群雄早已将这事置之脑后,他们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袁绍、袁术虽为兄弟,可互相也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袁术不赞同袁绍拥立新帝的提议,兄弟两人因此翻脸决裂。当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董卓未归之时,袁绍却改派周昂(一说为周禺)为豫州刺史,率兵袭取曾作为孙坚豫州刺史治所的阳城。
孙坚得此消息,十分感慨:“我们同举义兵,目的是为了挽救江山社稷。如今逆贼将被扫灭,内部却如此争斗起来,我跟谁戮力同心,回天转日呢?”说完,仰天长叹,泪如雨下。事到如此,孙坚只好挥师攻打周昂,周昂溃败遁逃。在讨伐董卓的关东群雄中,孙坚军是唯一一支数次与董卓军队进行正面交锋且取得大胜的军队,在曹操兵败汴水、袁绍迟疑不进、酸枣联军瓦解、天下人驻足观望之际,他的孤军奋战却使藐视天下的董卓如芒在背、仓皇西窜。他的英雄气概,也使得别的军阀心生忌恨。当他的孤军杀入京城,分兵函谷,兵戈西指欲对董卓赶尽杀绝之时,联军中的群雄却各怀鬼胎,故意按兵不动,天下之势已经由一起对抗董卓,转为开拓群雄自己的领土。而即使孙坚再勇不可挡,也难以挽回脆弱的、分裂的讨董联盟。董卓讨伐战在没有得到决定性胜利的情况下,便匆匆宣告结束。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孙坚战死,由其侄孙贲统率孙坚留下的余部扶送灵柩,后依附袁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