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林墨从怀里取出王夫子写的信,双手递到孙郎中面前:“孙郎中,这是我们寨里的王夫子写的信。他曾是本地私塾先生,您或许听过他的名字。信里详细说了我们清风寨的情况,绝无半分虚言。”
孙郎中接过信,指尖摩挲着泛黄的信纸,拆开后逐字逐句细读。阳光透过院门口的老槐树,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本紧绷的嘴角也微微松动。
“王怀安……”孙郎中轻声念出王夫子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回忆,“十几年前,我儿还曾在他私塾里读过书,是个难得的好人。”他抬头看向林墨,眼神里少了几分警惕,多了几分探究,“你们真能护住寨里的人?我这药铺虽小,这些年也见过不少流民被元兵追得家破人亡,就连红巾军,也常有败兵逃到这里来。”
“孙郎中,我不敢说能保所有人一辈子安稳,但我能保证,在清风寨,没人会饿肚子,没人会被元兵随意欺凌。”林墨语气坚定,目光坦诚,“我们已经修缮了山寨,筑起了栅栏,还请了红巾军的徐达将军帮我们训练弟兄。现在寨里有十几个人能拿起刀作战,再过些日子,会有更多人。您去了,不仅能治病救人,还能教我们识草药、治伤病,让更多人活下来——这难道不是您一直想做的事吗?”
孙郎中沉默了,他低头看着手里的药杵,想起这些年看到的惨状:流民饿死在路边,孩子被元兵抢走当奴隶,好好的村庄被一把火烧成废墟。他攥紧了药杵,指节泛白,过了许久才抬头,眼中多了几分决绝:“好,我跟你们走。但我有个条件,我要带我的老伴和孙女一起走,她们不能留在这里。”
“当然!”林墨大喜,“我们这就去接她们,东西您不用收拾太多,寨里会给您准备好住处和草药罐。”
孙郎中点了点头,转身回屋去叫家人。周仓和陈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兴奋——没想到这么顺利就请到了郎中。
没一会儿,孙郎中就带着一个白发老妇和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走了出来。小姑娘扎着两个小辫子,手里攥着一个布娃娃,怯生生地躲在孙郎中身后,好奇地打量着林墨三人。
“这是内人,这是我孙女孙丫丫。”孙郎中介绍道。
林墨对着老妇拱了拱手:“大娘好,我们是清风寨的,以后您和丫丫就跟我们一起住,有我们在,没人敢欺负你们。”
老妇连忙点头,眼里满是感激。丫丫也从孙郎中身后探出头,小声说了句:“谢谢叔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