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史小说 > 军史小说 > > 第2章 白首茅舍忆洛阳 (3 / 4)
        后来我也去看乌衣巷的霜花,看着以前宴家的府邸变成了废墟,看着想叩朱门的书生越来越少。

        九品中正制的锁,比玄武岩还硬,门里的世家子弟,凭着族谱就能当大官,不用在灯底下磨穿铁砚,不用在考场上熬得眼红。

        门外的我们,就算把经书写透,也只能在“下品”里打转,“致君尧舜”的愿,最后都成了梦里的泡影。

        那个时候的我们相信科举可以改变一切,再后来,科举制就来了,榜文贴在城墙上那天,我挤在人群里看,眼泪差点掉下来——白纸黑字代替了门第高低,我们这些在书肆抄书的、在田埂上偷着读书的,终于能和世家子弟站在同一张考卷前。

        那一年的中秀才是如此的令人羡慕嫉妒,可惜也仅限于此了。

        我以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日子真要来了,可没多久就发现,朱门的影子从来没散过。

        藏书楼里的好书,锁在鎏金柜子里,只有世家子弟能看;阅卷官的案头,早堆着标了暗号的“荐卷”;就连考场的烛火,都好像偏着烧,照得世家子弟的答卷更亮。

        新科榜单上的寒门名字,墨迹还没干,就被人按进了尘埃——要么去给世家当幕僚,替人写些歌功颂德的文章,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能署;要么被派去偏远的地方当小吏,在冷衙里抄一辈子账册,头发白了也没机会往上走。

        我后面也见过许许多多考场里的寒士,冻裂的手指攥着笔,把半辈子的苦都写进考卷里。

        可他们不知道,笔落下的那一刻,就踩进了迷阵——主考官的悄悄话比文章重要,权贵的推荐信比才学硬气。

        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人脉暗号,早把结局定好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