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服务精准。研究院搭建了“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企业孵化、资金对接,全方位支持企业发展。比如,为初创企业提供的办公场地和法律咨询,为成长型企业对接风险投资机构,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三)沙河玻璃研究院:“小而精”的基层实践
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相比,沙河玻璃研究院规模不大、领域不宽,但它的成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其核心在于“三个务实”:
一是目标务实。不追求“高大上”的定位,而是聚焦沙河玻璃产业的“痛点”——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脚踏实地开展工作。
二是做法务实。不搞“形式主义”的合作,而是将实验室建在车间里,让科研人员跟工人一起上班,手把手教技术;不依赖学校的拨款,而是通过技术服务、成果转化获得资金,实现“自我造血”。
三是保障务实。不空谈“人才政策”,而是实实在在为驻外人员解决职称评定、子女入学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这三个标杆案例虽然模式不同,但都印证了一个道理:异地驻外研究院的成功,不在于规模多大、投入多少,而在于是否能精准对接需求、是否能深度融入地方、是否能切实解决问题。
五、前行路上的镜鉴:经验与教训的沉淀
在调研和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也发现,并非所有的异地驻外研究院都能取得成功。部分研究院因为盲目扩张、文化融合困难、资金短缺、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最终陷入“停滞”甚至“关停”的困境。而程处长的沙河玻璃研究院和那些成功的标杆案例,也为我们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敲响了警钟。
(一)经验总结:四个“关键支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