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氏听了“啧啧”两声。
见梅氏赞同,马太太有了听众,也不忘标榜自己:“这姑娘家还是识文断字的好些,如今家里有几个闲钱的,谁会让自家女儿成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说句不该的话,将来就是嫁人也好些啊。”
这话梅氏也很赞同:“是啊。原先我们有邻居,就是这般,不让女儿读书,也不让女儿学绣花,一问就是怕女儿嫁去了人家家里,好了人家。”
两位娘说的起劲,妙真一听扯到婚嫁上了,赶紧告退了。
她这么一出去,马太太看到她步履轻盈,脚下却是天足,立马道:“你家女孩儿怎么没有缠脚?”
“她爹爹不许,况且我也觉得疼。”梅氏不以为意。
马太太笑道:“这和我家一样了,我家玉兰也是他爹疼着,索性放开了。”
中秋时节,三叔家的做了不少巧果点心,因此生意极好,城里乡下来买的人络绎不绝,这一个月几乎每天都三两的流水,除了祖父母在这里帮忙外,还另外请了三个伙计,其中一个伙计还是三婶包氏的娘家侄儿。
徐二鹏提了两只卤鸭,一个大西瓜,还有两盒红菱角过来。
在一旁的徐四娘见二哥家出入都是驴车,那青花驴看着就健壮,二嫂梅氏和侄女妙真都穿着簇新的衣裳,后面还跟着几位下人,艳羡的不成,当即就过去和徐老太耳语一番。
她们刚到,大房的徐大郎就带着妻女一道过来了,妙云过来和妙真说话,妙真见她头上的一枝银镀金的蝴蝶簪,忙夸“好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