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你这个念佛人,你不能只是念佛,你经常要有一个愿力,就是你心中经常要有一个想法:我希望在未来的生命的当中,要永远远离这个三界的业报身,这是一个杂食臭秽的色身、这是一个造业的色身、痛苦的色身。那你远离这个色身,你怎么办呢?愿得净土法性生身,我希望得到净土弥陀本愿功德所创造的法性生身,你要有这种想法,你才能够去启动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
《净土圣贤录》讲到一个公案,在明朝末年,有一个居士叫做黄元孚,出生在一个读书的家族,他的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在朝廷上做一些小官。这个黄居士从小也读一些圣贤之书,但是结婚以后身体一直不好,没有办法做官,因此就闲居在家。他的身体怎么不好呢?得到肺痨病,严重的时候还吐血。有一次发作以后,就吐了很多的血。这个时候他的小舅子来看他,这个小舅子是有念佛的,就说:姊夫啊,你被病痛折磨成这样子,倒不如我带你去参加我们念佛会念佛,可能你心中有个皈依处会好一点。这个黄居士说也好吧,反正我现在生病,也不能工作,闲居在家,打妄想也是这样过,我跟你去念佛好了。诶,他去念佛以后,就有些好转。但是要是时间长没有去念就会再发作,就断断续续、时好时坏。
经过几年以后,突然间有一次,这个病发作得很厉害,吐了很多的血。这个时候他的小舅子又来看他,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使他产生很大的觉悟。他说:姊夫啊,你有没有想过你死亡以后要到哪里去?这件事情就刺激到黄居士,他说:我念佛的目的,是为了要让身体好转起来,我继续的过生活,我哪有想到念佛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他没有这种想法。这个时候,他一回光返照:哎呀,我过去的念佛,方法是错误的,没有厌离色身。我为什么念佛呢?我希望病赶快好起来,没有修厌离行,把所有的功德都用在表面上。
第六讲《净土十疑论导读》
那个时候,他就真实的觉悟了,这个人是有善根的,他就辞亲出家了,出家以后就很用功。他这个时候是到莲池大师的一个道场出家,莲池大师那个时候已经往生了,出家以后修行,最后临终的时候,最后的七天,断绝一切的外缘、断除一切的饮食,七天不吃饭、不睡觉,为临终作最后的冲刺,念到最后,异香满室,安然坐化,整个房间都是莲华的香味,而且是坐着往生的。
我们今天回顾一下黄居士的修行方向:他刚开始的念佛是什么情形?没有厌离行,他刚开始是利用佛号要把他的病痛消灭,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念佛,当然不能启动无量光、无量寿。它本来是一个摩尼宝珠,结果这个摩尼宝珠对你只是转成一个糖果而已。后来他心态改变了,他知道把色身治好不是重点,要远离色身,追求另外一个法性生身,这个时候他的心就真实的感应道交了,你看念到异香满室、安详坐化。我看那个传记,他出家念佛也没念多久。所以我发觉念佛不在时间的多久,你那个方法要对,就是你那个感应的方法要对,而其中一个就是厌离行。
这个就是说,你应该要先破障,破除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功德之间的障碍。
我们看第二段的明欣愿行,这个讲正修: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两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彼净土庄严等事,欣心愿求。
净土的正行有两个:一个是讲到往生之意,讲到你求往生的愿力,你的目标在哪里,这是一个发愿的问题;第二个你念佛的方法,观彼净土庄严等事,这个地方是因为早期的念佛,你看智者大师、慧远大师都是观想念佛的,所以讲观想极乐世界的庄严等事。前面是讲念佛的目标,后面是讲到念佛的方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