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无天赋者,亦在外门教导之。
这一刻,在场的士子们自觉地同时冲着蔡邕、司马徽的方向行了一个师礼,然后又纷纷地朝着刘备的方向躬身行礼。
可以说,仅“仁德书院”一举,便让刘备获取了士子们的无数好感。
刘备看着这一幕,连忙也冲着诸多士子们还了一礼,起身之后,看向身旁李基的眼神却多了几分佩服。
整个“仁德书院”的规矩,可都是由李基所制定的,每一条都是与如今的私学制度大为不同。
当然,除了内门学子们可以自由选学之外,最为刘备与蔡邕颇为担忧的则是教导外门之事。
纵使蔡邕的人脉再广,也不可能请来足够的大贤名士连带着外门一并教导,更重要的是恐怕除了一部分秉承先贤孔圣有教无类之道的大贤名士之外,其余人根本也不愿意去教导代表着平庸的外门学子。
只是,李基却坚持“外门”制度,言及这是为了让诸多或有天赋的平民百姓一个机会。
或许,在那无数只能一生埋首于田亩之中的百姓平民之中,是否埋没着天赋堪比诸葛亮的奇才。
至于教谕远远不足以同时教导外门的问题,李基则是提出由内门弟子代替教谕且通过轮换的方式定期教导外门即可,继而说服了刘备与蔡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