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刘备建议将书院建于吴县城内,如此既方便于保护学子,且学子们在城内采买等闲物件也方便。
只是,随着不断以着吴县为中心招收流民,再加上整个吴郡世家皆已迁至吴县,这让导致吴县不知不觉间大量流入人口,以至于吴县城内渐渐已凸显得拥挤。
因此,只能是将书院选址定于郊外。
至于安全问题,且不说吴郡贼匪几乎为之一空,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士子们可不是什么文弱书生,亦不是那些一味读书的儒生。
士子佩剑,骑射皆精,这是常态。
并且即使这个时代是“独尊儒术”,但在没有完全依据儒学的科举制出现之前,士子们所精的也绝非一门儒术。
当世大儒,除了儒术之外,几乎都有着不少别的专精。
类似于卢植,不仅是大儒,更是军事家、治政名臣;
便是不通军事的蔡邕,除了大儒之外,还是书法家、音乐家,且对于其余诸子百家也各有见解。
因此,倘若书院当真建立起来,招收了大量士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