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子坤先生有所帮助便好,明日子坤先生可再到此处安坐。”
蔡昭姬微微点头道了一句,然后便径直行礼离去了。
而此处亭子本就离偏院不远,既算不得什么隐秘之处,也不在后院之中,只是相对稍息僻静。
李基自行寻了个路,然后去正厅寻蔡邕道了一声,方才离去。
接下来的一连五日,李基都准时拜访蔡府。
每天与蔡邕商议关于书院问题之余,便是静听蔡昭姬背诵水利典籍。
尽管蔡邕依然没有彻底答应下来,但却几乎与李基将关于书院的种种细节尽数商定完毕。
唯一的问题,则是蔡邕担忧仅凭一己之力,未必能够支撑起书院,因此需待广邀的大儒、名士回信,以确认师资,方敢应承下来。
到了这一步,基本就是时间问题罢了。
甚至李基特意抽了一天时间,与刘备、蔡邕一并出城,在城郊挑选了一处依山傍水之地,开始先行对书院进行建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