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星河弹累了,就放下琴,静静地望着大海。看阳光下碎钻般跳跃的海面,看远处点点归航或出航的渔船剪影,看天边云卷云舒。他的系统界面,如同沉入深海的显示屏,暗淡无光。人气值?任务?商城?那些曾如同生命线般重要的数据,此刻显得如此遥远而无关紧要。他感受不到它们的召唤,只有一种彻底的、令人心安的“离线”状态。他的“音乐电脑”,此刻只接收着海风、阳光、潮汐和渔村心跳的原始信号。
黄昏是海角村最美的时刻。夕阳将海面染成一片熔金,归航的渔船拖着长长的、金色的水纹,带着一天的辛劳和收获驶向小小的港湾。
楚星河常常会走到码头。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鱼腥味、柴油味和海水味。渔民们互相吆喝着,将一筐筐银光闪闪的渔获搬上岸,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阿海伯看到楚星河,总会大声招呼:“阿星!过来搭把手!今天收成好!”
楚星河会毫不犹豫地卷起袖子,帮忙抬筐、整理渔网。他不再在意昂贵的衣服会不会沾上鱼腥,粗粝的绳索会不会磨红手掌。融入这热火朝天的劳作场景,听着渔民们用浓重方言开着粗犷的玩笑,感受着汗水与收获交织的真实,让他感到一种脚踏实地的充实。
晚饭后,海边会聚起三三两两纳凉的村民。老陈头搬出他的老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放着地方戏曲。阿海伯抽着烟,和几个老伙计聊着明天的天气和潮水。孩子们在沙滩上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楚星河坐在人群外围的石阶上,手里可能拿着一把阿海婶炒的南瓜子,慢慢地嗑着。他很少说话,只是安静地听着,看着。看黝黑脸庞上深刻的皱纹里藏着的故事,看孩子们不知疲倦的奔跑,看渔船上昏黄的灯火在墨蓝的海面上投下摇曳的光影,看深邃夜空中渐次亮起的、在城市里早已被遗忘的繁星。
夜凉如水,海风带着更深沉的寒意。村民们渐渐散去,各回各家。楚星河也起身,拍拍裤子上的沙粒。他最后看一眼那片缀满星辰、深邃无垠的夜空,感受着脚下大地的坚实和耳边海浪永恒的絮语。没有激动人心的旋律在脑海中奔涌,没有对未来的宏大规划,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如同脚下礁石般的平静。
回到小院,老陈头屋里的灯已经熄了,只有他房间的窗户透出一点昏黄的光。他没有开灯,借着月光走到水缸边,舀起一瓢清凉的井水,洗去脸上的汗渍和咸腥。冰冷的触感让他精神一振。
躺在铺着干净粗布床单的木板床上,听着窗外规律的海浪声,楚星河闭上眼。身体是疲惫的,心却是前所未有的充盈和平静。他不再需要思考如何成为“楚星河”,他只需要“在”这里,作为“阿星”,呼吸着带着咸味的空气,感受着海角村缓慢而真实的脉搏。
融入,并非轰轰烈烈。它是在赶海时指尖触碰泥沙的冰凉,是在补网时梭子穿梭的节奏,是在阿海伯爽朗笑声里的会心,是在渔火映照下汗水的咸涩,是在星空下无言仰望的安宁。它像海水浸润礁石,无声无息,却已改变了彼此的轮廓。海角村的潮汐,终于成为了楚星河生命里,最深沉、最安稳的节拍。他不再寻找港湾,他已然成为了港湾本身的一部分,在平凡的光阴里,找到了比任何舞台都更辽阔的归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