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146章 对毛熊的思量 (1 / 2)
        第146章对毛熊的思量

        1990年1月9日的四九城飘着细雪,海子里怀仁堂的暖气开得很足,窗玻璃上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年近七十的陈樾搓了搓有些发僵的手指,他今天特意穿了件藏青色的中山装,领口别着那枚已经有些褪色的"501农机厂先进工作者"徽章。会议室里的檀木长桌被擦得锃亮,倒映着天花板上的宫灯,像一条流动的星河。

        "各位领导,我先汇报一下毛熊国内的最新情况。"对外事务部的王研究员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镜腿上缠着的胶布已经发黄。他翻开笔记本时,袖口露出块明显的墨水渍——那是昨晚熬夜写报告时不小心蹭上的。陈樾盯着那块墨渍,突然想起1950年代在麻省理工留学时,那个总爱克扣留学生咖啡配给的食堂管理员——那家伙的白大褂袖口永远沾着咖啡渍,只不过是因为经常偷拿实验室的酒精灯去煮私藏的咖啡豆。

        王研究员清了清嗓子,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连夜准备材料熬的:"根据我们驻莫斯科办事处发回的最新情报,毛熊官员腐败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沓照片,手指在照片边缘留下几道汗渍,"这是上个月在基辅拍到的,一个区委书记家的车库,里面停着五辆进口轿车,可他每月工资只够买半条轮胎。"

        照片在众人手中传阅,陈樾注意到其中一张的背景里,有个老太太正佝偻着腰在垃圾堆里翻找食物。这让他想起在《真理报》上看到的一则笑话:问:什么是毛熊特色的红色主义?答:就是所有商店的货架都是红色主义的,而所有商品都是特色的。

        "经济方面,"王研究员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恶性通胀让卢布比卫生纸还不值钱。上周黑市汇率,一美元能换三十卢布。"他苦笑着补充,"当然,是用麻袋装的卢布。"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笑,但很快又沉寂下去。陈樾看见财政部的林副部长在笔记本上算了笔账,钢笔尖把纸都戳破了。

        "最严重的是民族问题,"王研究员的声音低沉下来,"波罗的海三国已经在偷偷印制自己的护照,高加索地区天天爆发冲突。"他展示了一张格鲁吉亚街头骚乱的照片,有个年轻人的蓝眼睛里燃烧着仇恨的火焰,让陈樾想起抗鹰援棒时见过的鹰酱军俘虏。

        窗外的雪下得更大了,雪花扑簌簌地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敲门。服务人员轻手轻脚地进来添茶水,暖水瓶的银嘴冒着袅袅热气。陈樾接过茶杯时,发现杯底沉着两片茶叶,像两条纠缠的小鱼。

        "要我说,干脆让毛熊彻底垮掉算了!"国防部的张将军突然拍案而起,他军装上的将星在灯光下闪闪发亮,"咱们周边不能有太强大的邻居,这是血的教训!"他说话时胡子一翘一翘的,活像只发怒的山羊。陈樾注意到他的军装袖口已经磨出了毛边,但皮鞋擦得锃亮,这是个注重仪表的老军人。

        经济计划委员会的刘主任慢悠悠地喝了口茶,茶杯里泡的是最便宜的茉莉花茶梗:"老张啊,你这话说得轻巧。毛熊要是真垮了,鹰酱下一个对付的是谁?"他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指甲缝里还留着上午视察钢厂时沾的煤灰。陈樾突然想起上周在百货大楼看到的一幕:几个年轻人围着台液晶彩电,眼睛瞪得比屏幕还亮。

        争论越来越激烈。陈樾悄悄往茶杯里加了第三块方糖——这是他从501厂带来的习惯,当年搞科研熬夜时就靠这个提神。糖块落进茶水里,发出"叮"的一声轻响,像个小型的爆炸。农业部的老赵正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讲述他在乌克兰考察时的见闻:"好家伙,那集体农庄的麦子都烂在地里,联合收割机没柴油,牲口饿得皮包骨..."

        第146章对毛熊的思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