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集成电路中心
1968年1月1日清晨,四九城西郊的一处新建大院门口,两个卫兵正在寒风中站岗,他们的军大衣上已经结了一层薄霜。一辆吉普车碾过积雪缓缓驶来,在门口停下时发出"吱呀"的刹车声。陈樾从车上走下来,呼出的白气在零下十五度的空气中迅速凝结。
"首长好!"卫兵立正敬礼,冻得通红的手指紧紧贴着枪托。陈樾回了个礼,抬头看向大门上方新挂的牌子——"夏国人民解放军集成电路研究中心",铜质的牌子在晨光中闪闪发亮,上面的红漆还散发着淡淡的味道。
院子里,三栋新建的灰色小楼呈品字形排列,窗户上的玻璃擦得锃亮。基建处的王处长小跑着迎上来,他的棉帽耳朵随着步伐上下翻飞:"陈主任,您可算来了!各单位的工程师都到齐了,就等您开会呢!"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鼻尖上还挂着半融化的雪水。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烟雾缭绕得像是着了火。陈樾推门进去时,二十多名来自各军工单位的顶尖工程师齐刷刷站了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窗台上摆着一排茶杯,热气在冰冷的玻璃上凝结成水珠,顺着窗框往下流。
"同志们,"陈樾走到主席台前,手指轻轻敲了敲话筒,扩音器发出"砰砰"的回响,"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让夏国军工彻底告别电子管时代。"他的声音通过崭新的音响系统传遍整个会议室,清晰得没有一丝杂音。
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人激动得把钢笔都拍掉了,在地板上滚出老远。来自沈阳飞机厂的老工程师张卫国摘下老花镜擦了擦,镜片上沾满了指纹和油渍:"陈主任,咱们歼1的火控系统能用上这个新技术吗?那些电子管三天两头就烧坏,可把地勤人员折腾坏了。"
陈樾微微一笑,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金属盒:"这是专门为歼1设计的集成电路模块,可以替代原来半个衣柜大小的电子管设备。"他轻轻打开盒子,里面排列着几块黑色的芯片,在灯光下泛着神秘的光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有人甚至站了起来,伸长脖子想看个清楚。
三月的四九城,风沙漫天。研究中心的三号楼里,来自上沪元件五厂的技术团队正在调试新到的光刻机。无尘室里,年轻的工程师小王透过显微镜观察着硅晶圆,他的白大褂后背已经湿透了一大片。
"又失败了..."小王沮丧地摘下口罩,脸上勒出了两道红印。晶圆上的电路线条出现了细微的断裂,像是一条被截断的小溪。组长老李拍了拍他的肩膀,手套上的防静电材料发出"沙沙"的响声:"别灰心,陈主任说过,这玩意儿比绣花还精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