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十二位紫衣大将都是楚国公项城任命的,也是最早拥护苏策这位新军主的人,都是当打之年,苏策也没有擅自调动。
整整五天时间,苏策一直没有理会北边太子赵载承的换防文书,气温回暖,九胡罗斯组成的大军与太子隔河相望,两军都处在退不能退,进不能进的境地。
有他们顶在前面,苏策才能从容的调动兵力,把安北都护府的兵力进行最后一轮调整。
十五万大军,十二万正军,三万辅兵在狼烟山北麓占据着谷口,左右呈现犄角状封锁着三座山谷,山谷中属于三关六塞的三万辅兵运输着军械粮草,保障着北麓十五万大军与太子大军的后勤。
人人都向往可以成为正军,但是身为将帅,却必须明白辅兵对于一支大军的重要性,现在安北军普遍是一正一辅的配置,当然如果规划决战,正军辅兵的比例则会变为二比一,毕竟战场上杀敌还得靠正军,不过放到整个战场,正军辅兵的比例依旧遵循着一比一的比例。这还是靠着安北军驽马多,靠近关内道的缘故。
安西军这个比例则是两辅一正,谁让他们离中原腹地太远,辎重运过去需要大量人力畜力,战力再强的正军,若是缺了辅兵运送的辎重,战力损失三成都算少的。
当然这并不是辅兵不能作战,而是在战场上担当的角色不同,平日里正军辅兵受到的训练都是相同的,正军人数不足的时候,辅兵披甲变成正军的例子不胜枚举。
不过军中一般以年龄大小做为依据,到了年纪了可以调入正军,但是这并不绝对,正军数量是以主帅需要随时调整的,也就说正军辅兵的身份很多时间都是跟随主帅的调令发生着转变,毕竟军械是有限的,辎重也需要人运输。
正军辅兵的比例如何划分,考验的是主帅对于战场局势和后勤压力的把控和平衡。
当前安北都护府共有正辅军四十三万,这五天不仅是安北边军在调动,关内道的五万厢军也在调动,因为关内道新置两州,这两州就是以安北都护府的定北城和北原八守捉为基础新置的,这四万厢军正在和一座重城与八座守捉城的边军做着交接。
安北都护府让出一大八小共计九座城池,就可以腾出更多的兵力灭胡,这是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早就在朝堂上商议好的,土地被军队打下来不是用来驻军的,而是给百姓分田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