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第436章 新的秩序 (1 / 13)
        第436章新的秩序

        事实上,过去的华夏政坛——至少过去的汉室,是有类似的缓冲机制的。

        好比当年,晁错一纸《削藩策》,不单是吓出了关东宗亲诸侯一身冷汗,也同样在长安朝堂内外,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舆论轰动。

        但在那之前;

        在晁错于朝议之上,正儿八经将《削藩策》摆上台面之前,这件事,晁错是分别于当时的储君刘启,以及天子——太宗皇帝刘恒私下通过气、商量过的。

        和储君刘启,晁错商议的核心主要在于:《削藩策》该不该摆上台面,该在什么时候摆上台面;

        同太宗皇帝,晁错则需要商议具体细节——削藩削藩,具体怎么削,从谁开始,以何为由等等。

        后来,《削藩策》的头几个版本被太宗皇帝反复驳回,晁错也必定曾与当时,还只是储君的先帝老爷子商量:这咋整?

        你爹不同意,这事儿是就此作罢,还是静待将来?

        从后来,晁错仍旧于太宗皇帝驾崩、先帝老爷子即位后,再度将《削藩策》搬上朝议来看,太子启当年的答复,恐怕是:精益求精,静待将来。

        世人皆知:晁错的《削藩策》再度出现在朝堂之上后,时任丞相申屠嘉与先帝之间,曾爆发过异常激烈的冲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