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如今是远东的航运寒冰期,港口没有业务的船只不少(主要是内地的贸易减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年的物价涨得很厉害。
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时期’,陈光良仅用5.5万美金一艘的成本,便拿下六艘十年龄的5000吨船;实际上,当时在加拿大也就4万美金一艘的样子。
到了1940年~1941年,陈光良将4艘5000吨的船(20年龄了),以15万美金一艘的价格,卖给了怡和、太古。
如今又过去十年,怡和拍卖3艘5000吨的船(30年龄了),价格将不低于18万美金一艘。
前世到了1955年,包宇刚购买一艘8000吨的三十多年龄的二手船,价格已经涨到55万美金。
陈光聪来到拍卖地,因为是私人拍卖会,所以选择在告罗士打酒楼里。
他看了一眼场内的情况,便心中有数,今天不会有太大的竞争,大家普遍对航运比较悲观。
“陈先生,你也来参加拍卖?”
“原来董先生,我来这里看看,这三艘船本来也是我们当年卖给怡和的,我当时还时常登上船呢!”
“原来如此”
董浩云随即又说道:“我也是来看看,不过怡和卖得有些贵,我是买不起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