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历史军事 > 历史军事 > > 大家好,关于“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解释” (2 / 5)
        然而事实却是,一战暴发前就有成熟的钨合金炮弹,只不过当时是用在海军上的,大口径钨合金穿甲弹用来击穿敌人战列舰。

        等到一战陆地上出现坦克时,陆军马上就普及了钨合金穿甲弹,因为有成熟的技术,只需移植就行。

        因此,一战是钨合金穿甲弹大规模普及的时期。

        而“脱穿”恰恰就是用钨合金制作的(绝大多数国家),只有美国是选择廉价但有辐射的贫铀弹,那会对坦克炮造成不可逆的辐射伤害,但我们都知道,资本家才不会在乎这个。

        因此,一战时期制作“脱穿”不存在工艺和技术不足的问题,纯粹是没想到,相当长一段时间坦克炮都在使用线膛炮。

        ……

        接着是重点,有些书友认为一战时期无法造出发射“脱穿”的滑膛炮。

        抱着这种想法的书友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现代滑膛炮是高科技的表现,全球只是3.5个国家拥有相关技术。

        中、俄、德。

        还有半个国家是美国,他获得德国的授权掌握相关技术能生产自己的坦克炮。

        其它所有国家都无法生产,欧洲包括日、韩在内用的都是德国授权的滑膛炮或直接购买。

        常理而言,到了现代只有3.5个国家掌握相关技术,能美国都要学习,一战时怎么可能发展出能发射“脱穿”的滑膛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