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棉铃向王林提出建议,要想大面积种植江南棉花,必须不遗余力的推行棉田耕作机械化,筛选适宜长江流域棉区机械采收的品种。还要探讨长江流域棉区适宜机械采收的栽培技术体系,研发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效小型棉花采收机械。
对这些有益的建议,王林深以为然。
采棉机械的研发工作,王林已经交给江南机械厂和相关的研发机构在做。
而棉花种子,王林只能委托中棉所进行研究。
为了保证耕作的效益,棉铃又向王林提出一个好的建议,那就是因地制宜发展棉区多熟制。
要充分利用长江流域棉区光热资源优势,建立棉田多熟制种植制度。围绕棉田效益的提升,改革传统的棉油、棉麦等棉后套种耕作模式,创新高效棉田间套方式,积极探讨棉田套种模式,改冬套为春冬两头套,改油菜和小麦为蔬菜,大力示范推广春萝卜、春马铃薯、洋葱、春甘蓝、菜心、苋菜等蔬菜作为棉花春季前作栽培,探讨相关高效栽培技术。
在经过考察以后,王林向棉铃提出来两点要求。
未来一年时间里,要突出夺取棉花高产高效的主导地位,合理利用最适宜季节时段,科学确定最佳播种期、最佳种植密度和最佳结铃时期,不断探讨和优化肥水管理、化学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新模式,实现棉花超高产栽培,达到高产、优质、高效同步。
另外,王林将投入资金,建设标准棉田。
公司将加大棉区高标准棉田建设的建设力度,实行田成方、路成网,搞好棉区路、涵、桥、闸、沟配套建设,为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奠定基础。
这一切的工作,只能由棉铃去实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