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古今传奇 > > 第八回 不必一应据悉 (2 / 5)
        我点头称谢,甘院长自出去查房巡诊了。

        休息了一会儿,感觉头疼缓解了许多,我坐起身来,想端杯喝水。这水甚是烫热,我只轻轻吹气,抿了一口,放下杯子时,因杯热手抖,那水洒出一些,将床头的一本书弄得有些湿了。

        我赶忙放下杯子,捡起那书,只见这书用报纸包着封皮,看不出是什么名字,便用衣袖轻轻擦拭。

        待得擦干,打开扉页,只见竖排印着一行正楷:“伤寒杂病论”,右上四个小字“桂林古本!”

        我见这自后,心中一阵大喜。

        原来,我读太姥爷医籍笔记,早知《伤寒杂病论》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上,几经战乱起伏遗失,又经历代医家传抄,流传有多个版本。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曾道:“江南诸师秘仲景药方不传。”

        后来药王晚年,在民间获得《伤寒论》,将其录入《千金翼方》,史称“唐本伤寒论”。

        这“桂林古本伤寒论”序中记载,是清代桂林左盛德所藏,后由其学生弟子献出,196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但刊行不多,只是耳闻听说,却从未见过。今日一见,自是喜不胜说。

        我随手翻阅“桂林古本”,见其与家中太姥爷所藏《伤寒论》内容基本一致,但又多了许多条文,似是论述“温病”,心中甚为不解。

        心想,只把小时候学的条文随取背诵一条,与这“桂林古本”比较一下,看是否能见端倪?

        我当下一边低声背诵:“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