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古今传奇 > > 12、非洲天津菜 (7 / 7)
        风趣幽默的天津人民有句名“哏儿”叫-“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又有“吃鱼吃虾,天津为家”的说法。清代汪沆有名句云:“二月河豚十月蟹,两般亦合住津门。”

        质朴聪慧的天津人民还发明出“罾(音‘曾’)蹦鲤鱼”这道传奇名菜。大凡吃鱼,都需去鳞而,但中国有两种烹法,鱼不去鳞。其一是传统苏菜“清蒸鲥鱼”,因那鲥鱼肉质鲜美,且贵在鳞下含有脂肪,所以要带鳞蒸食,不可去鳞。如将鲥鱼去鳞而烹,那便是外行了;另一种即是天津名菜“罾蹦鲤鱼”了。“罾”,乃是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渔民起网后,鲜鱼活蹦乱跳,甚是喜人。

        “罾蹦鲤鱼”选用的是刚从水里网上的鲜活鲤鱼,保存全鳞,从鱼头处起,讲究用“内十八刀”清除鱼鳃内脏,尤以第八刀至第十二刀最考厨师功力。这第八刀是在鱼颈处由内下刀,天津话叫“剁脖梗子”;九、十、十一刀是由内将鱼背脊骨切断并剔除;第十二刀是甩鱼尾。这些内刀用处均是造型之法,使鱼有“昂首甩尾”的精妙所在。因鲤鱼不去鳞身有粘液,所以要用料酒、白醋、料酒、葱段等填鱼去腥,行话叫做“褪袍”,再以六成油温煎炸二十分钟定型,用葱姜蒜,料酒、糖、醋、淀粉等勾芡浇汁,辅以葱丝、香菜等点缀装饰,一道“罾蹦鲤鱼”就做好出锅了。

        “罾蹦鲤鱼”讲就的是吃鱼鳞,那鳞片经过烹制最是鲜香酥脆,素有“头扬尾巴翘,浇汁滋滋叫”和“罾蹦鲤鱼十八刀,昂头弓背甩尾翘”之说。

        民国天津著名诗画家陆辛农有诗云:“北箔南罡百世渔,东西淀说海神居,名传第一白洋鲤,烹做津沽罾蹦鱼。”

        众人吃着妮姆大姐烹制的天津菜赞不绝口之际,餐厅门外两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哭喊着进来,正是妮姆大姐的两个儿子哈利与沃嘎。只见这两个孩子浑身泥水,正抹着眼泪扑向妈妈的怀抱。

        “嫩嘛了这是?”妮姆大姐问道。

        大儿子哈利用一口浓重的河南口音对妮姆大姐道:“娘,学校两个美国龟孙儿欺负俺哥俩!”

        “介他妈美国倒霉孩子!行啦,你俩也别哭啦!我一会儿找学校去!”妮姆大姐愤然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小小书屋;https://www.xxswu.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