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纪律。
汉军的纪律本来就严格,主要是进行了简化,分为了三项:服从指令,保护民众,对待俘虏,另外附加一些日常要求,就是把汉军的一些纪律具体化,不能骚扰民众什么的。概括起来就是做“仁义之师”。
总起来,李坤的通俗解释简单明了,就是:
让你打谁就打谁,不要你打谁就别打谁。
你们也是从普通民众中来的,以后大多数还是要回到民众中去生活,所以你们自己非常清楚军队来了,害怕发生什么,所以,不让你做的就不要做,要去讨民众的喜欢,不要讨民众的嫌。
对于敌军的俘虏,也是大多从对方民众过来的,既然不打了,又不是罪大恶极,苦大仇深的,放下武器不逃跑,那就算了,好好对待。
四是更新征战思路,核心就是学学彭越。楚汉相争的时候,让楚霸王无可奈何的名将彭越。
首先是魏军后方征战战。这是李坤给王训立些功劳想出来的,就是把征战引向曹魏地区的基本思路。要求这些人学学楚汉相争的时候,活动在项羽后方的名将彭越,要敢于勇敢地插入到魏军后方去作战,基本方法是学彭越的办法,游击做战。不停地移动,进退,出击,并且注意这些之间的迅速转换。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要可以集中起来,将在野外的小部分魏军兵力消灭于运动中。概括起来就是:基本的是游击,适时转化成有条件下的野战。
对于指挥部的组成人员来说,伏击,夜袭,奇袭,夜间作战的注意事项,联络方法,这些是基本要求。
对一个普通士卒,进攻,撤退,联络是必须掌握的基础。
其次就是外出作战的基本要求:先保存自己,然后再去打击魏军。
只有先保存好自己,才能有效地打击魏军;逞匹夫之勇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结论就是: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失地存人,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