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蒋团长一个人转悠到了一营的菜地边,那一畦畦矮脚黄、高杆白在落日的余辉里,一棵棵的长势喜人,精气神十足。
蒋团长背着手,不急不慌地踱着小步,边走边看着这片小菜地,心情很是愉悦。
“一营的这几个小子还是真有两把刷子,愣把这片盐碱地给整治成了肥土良田”,正当美滋滋的蒋团长在寻思着本周日晚上的全团干部大会上要好好表扬一下一营“这群小子”的时候,菜地边的墙角处突然传来了“咚”地一声东西掉落的动静,紧接着,又传来“咕咚、咕咚”两声闷响。
作为打过越战的、侦察兵出身的炮兵团团长,他的方向感和反应力是极其敏锐的,伴随着声响几乎同步就锁定了发声的方向和方位,并且迅速捕捉到了制造响声的“元凶”——两个翻墙而入的“熊兵”和一个躺在墙边枯草丛里、还有滚来滚去晃动着的煤气罐。
“站住!别动!”一米八身高的大个子蒋团长,霎时剑眉倒竖,一声大喝,震得在他身边的高杆白的菜叶子微微地颤栗了起来,也把刚翻过墙头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的两个战士吼成了“木鸡”般地呆立在了那里。
“你俩干嘛呢!哪个连队的!”震怒的团长用全是惊叹号的语气问道。
接下来,在一抹金黄色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在漫天灿烂红霞的军营里,在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的一营菜地围墙边,全团班长以上的干部和骨干,被按要求齐刷刷地成两列横队,昂首挺胸地肃立在“案发现场”,现地观摩由二连连长带着两名“熊兵”进行的“双人携煤气罐翻越围墙”的“示范教学”。
二连连长被蒋团长现场封为“教练”,他的脸色涨得比漫天晚霞还要“灿烂”,笔直笔直地站在墙边,一边大声吼着:“翻!”一边狠狠地掐着平日里他的“专用秒表”。那是连长每次组织全连官兵进行“武装五公里越野跑”和“400米障碍”训练考核时的“专用神器”。
连长站在那里,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自己带的兵爬墙惹事,确实怪自己,没把连队管好带好。兵该罚,自己也该挨“熊”。只是因为自己连队的事,连累了兄弟连队的这么多人跟着一起受罪,看来今后我要有好长一阵子时间在团里抬不起头来了。团长啊,你“熊”我就熊呗,还给我封个“教练”干啥?这“教练”一叫,很有可能要成为我今后的昵称了。
那两名因翻墙惹了祸的战士,作为被抓现形的“作案人”和现场示范教学的“教员”,跟随着连长一遍遍恶狠狠地“翻!”的口令,在那里一次次呼哧呼哧地重复着爬上围墙、翻过墙头、跳下围墙的动作。那个倒霉的煤气罐,也任由着这两个大汗淋漓的“熊兵”折腾,被一会儿“咚”地扔了过来,一会儿又“咚”地扔了过去,浑身早已被滚成了草绿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