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军事·战争 > 谍战特工 > > 第二百十六章 战略决策 (2 / 5)
        前线,在那血战。

        中日两**队已经杀红了眼。

        在卢沟桥事变开始恶化,迅速地扩大成为华北事变的时候,中日双方的领袖们,都在计划一场历史的大决战。

        但是,中日两国的军政决策者,在刚开始考虑决战的地点与方式之时,都没有把上海当成中日两军大决战的地点。

        事实上,当时中日双方的军政领袖,都已经准备选择在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华北地区,就地进行军事决战的较量,中日的主力作战部队,开始向河北集结。

        但是,中国方面的军事领导人,在考虑争取战略主动以控制战略轴线发展的大历史眼光下,断然决定,放弃华北决战,改在华东决战。

        日本方面则是一直以为可以在华北进行决战,重创中**力,成功切割华北成为日本的新占领区,面对**在上海的挑战,日军有着皇军输不起的心理,所以被动地放弃了华北决战的计划而转往上海。

        于是中日之间的战局,出现了重大的变局,原先预期的华北决战没有打热,反而是由上海的一个小型的冲突事件,迅速扩大成为中日战争历史中,最大规模的会战,从此中日战争的战略发展,也转为由中国方面主导的局面。

        委员长当时也是倾向于在华北展开决战的。

        但他很快就被**中的年轻将领如陈诚、张治中等人,加上白崇禧、德**事顾问法肯豪森所说服。

        他们都指出河北决战的地缘战略危机,假如日军在河北决战取得胜利,那么日军一路追击撤退的中**队,势必可以轻易渡过黄河,进入中原,然后就可以进窥武汉,切断中国西撤的战略通路,将中国由北而南,切开两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