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御史一听,妇人和自己是同一地方人啊!于是说:“夫人不必担心,有话尽管说来。”
那妇人听说了刘御史的这番话,放下心来说:“我的儿子叫张义。”
说起张义的忤逆不孝,那要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了。从小被父母娇惯的张义,真是要东绝不给西,要摘天上的星星,父母也会着急去找梯子。
张义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姚氏每天在村里替人帮工忙碌,省吃俭用,以便给儿子积攒些钱好成家娶亲,所以就顾不上管教他。张义如脱缰的野马,上学逃课打架,放学四处游荡。他不管家里的光景多么艰难,也不体谅母亲劳作的艰辛,还是每天好吃懒做、比吃比喝。
张义想吃什么、想穿什么不能如愿时,就常常抱怨母亲,甚至耍赖胡骂。姚氏常常为他不明人理、不走正道而担忧、伤心。有时,姚氏劝说他几句,张义不是置之不理,就是嫌母亲啰嗦。
姚氏说多了,张义还和母亲发生争吵,离家出走。在外胡混几日后,像个叫花子一样蓬头垢面、满身酒气地返回。就这样,张义一天天在母亲失望、垂泪、叹气中长大。
天亮后,刘御史回到阳间,连忙命人召来张义,把自己在阴间见到他母亲的事告诉了他,并要他尽心尽力的孝顺父母,千万不可犯忤逆不孝的恶业……
张义半信半疑地回到家中,却见母亲姚氏正坐在家中缝补衣服,并无半点异样。于是张义根本没把刘御史的话放在心上。过了十多天,姚氏忽然得急病暴毙而死。
好人与坏人不同的地方,就是好人有了过错,能知道反省,自己认错。坏人做了恶事,不知反省,绝不认错。张义是有良心的人,母亲姚氏去世后,他反醒过来,深深地感觉过错,痛切忏悔,诚心改过。
有一个叫陈亮的刑部官员,一天晚上,他忽然梦见了自己被两个人带着,一路急行。不知走了多少里,前面隐约出现一座城池,城墙高耸险峻,城门是黑铁做的,城内阴气繚绕,十分阴森可怖。
陈亮被带进城门内,一直向里面走,又经过两重铁门来到内城。“这里是哪里?”陈亮好奇的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