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某段时期,各处有荐举年轻才俊之风,被荐者往往是乡里的大孝子或品行高尚之人。每年由各乡保举一名,经过筛选,最后县署敲定一个名额,时人称此为“新孝廉。”
中者,可以每月领取米钱,县署以此激励县民,多行善举。
这年,监县的新孝廉将从两人中选出,一位叫冯塘,另一个叫刘墨风。冯塘幼时和刘墨风住在一条街,后来,随母迁居隔壁镇。这次也是巧了,都成为新孝廉候选。
冯塘是个乡塾先生,自幼失严,生性孝顺,半耕半教维持生计,颇为辛苦,若这次能选中孝廉,月奉可轻松养活母子俩。当他听说家境优渥的刘墨风也在候选之列,便颇有些微词,此闲职于刘墨风而言,可有可无,但于冯塘来说,绝对是雪中送炭。
县署将他们两人事迹造册相较。
几十天过去,仍无结果。
县民一会传言冯塘会中,一会又传言刘墨风必是今年新孝廉。每闻风吹草动,冯塘必会忧虑一番,担心选不上。
战战兢兢又过了些时日,冯塘越发急躁。
一日,忽听得刘墨风从马上跌下,心里一喜,道,若刘墨风摔死了,岂不是没人跟我争了?
此念甫生,登时吓了一跳,摇头道:“我冯塘做事磊落,怎么就生出此等恶念?”
悻然无语,良久。忆起昨夜被一窝老鼠吵得睡不着,也是为了消遣,就掘地翻墙,忙活半天,觅到洞穴。一边打哈欠,一边烧了壶滚烫的热水,一古脑全倒入老鼠洞里。里面传来阵阵惨叫,七八只大大小小的老鼠,争先恐后钻了出来,慌不择路,全都进了冯塘事先准备好的木笼里。
冯塘拎着笼子走到院外水塘,把耗子全部浸死,倒出来,看到其中一条肥肥大大,心里厌恶,一脚踢远,骂道:“硕鼠,硕鼠。”
薰风一吹,冯塘困意更甚,倚在树下,打起盹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