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跳大神烧王八的地方”李立明的话又让大家笑起来。张春来也说那不是跳大神,东家说过,在很多先民遗址的发掘中,岩画上表现祭祀舞蹈的图案都是七个,所以有的学者主张冠以‘七步舞’来称呼,但是那些相互间并没有连续性的动作,实际舞动起来怎么看都不完美,十分别扭。所以后来又有人从‘毛利战舞’上找到一些灵感,七种动作在蹦蹦跳跳之间定格,每一个动作中间加上一些有节奏的吼叫。还别说,有点意思。
烧龟甲是占卜。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先民没有做过的事情都要用烧龟甲占卜的方式来卜问天地,敬天地鬼神。那么,鬼神之说究竟从何时源起?这可是争论了好久的问题。
“明哥说得对,祭坛这东西可不是几十几百人的小部落能用得着的”张春来知道,那祭坛不是小工程,肯定是人类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文化承载也出现必然需要才能有的东西。《史记》上记录过,祭坛最早出现在釜山合符大会上的,那个三层祭坛是举行仪式祭天用。
但是史记上的东西可信度不高,到目前已经找出好多东西与记载根本不符。
李立明着重问邵军,刚才塌方下的溶洞里,有没有岩画。
那时候谁都没有留心,只是注意了溶洞里的土特别密实,判断是洪水将其填满。而邵军却肯定地说,有。
那边的岩画只在溶岩上留下一点浅浅的纹路,绘画上的碳或彩石,什么也没剩下。不像是自然脱落,更像是擦掉的。
“是水冲掉的”李立明改变了不久前的推断,部族争夺这里的天然盐,可以当做是一种必然情况。更大的可能是,一个部族在这里长期发展壮大,两个溶洞群中的河床,这边上方又是曾经植被覆盖的山体,中间的河是地表明流河。塌方下边的溶洞群和这边都是处在一个高度,为什么那边就灌满积土?这边一点也没有?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远古先民,的确经历过大水。有关大禹治水的记载也说了,那种大水可不是今天常见的冲进城镇的那种山洪,而是水漫金山的那种妖力所致,一下子整座山都给没上去,海天相接那种。古人称其为妖龙,妖龙过处,天地崩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