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的时候,固原城北被圈出了五万亩育种田,去年收获的那点玉米和土豆,全部种下去也只能种这么多。只要今年收获,到了明年,就可以真正的放开手脚,想种多少就种多少。
移民们也是信心十足,原本大多数都是在别处活不下去的流民,以为到这里最多就是能保证饿不死。谁想到官府竟然给盖了房子,分了地,还发放了各种以前拿钱都买不到的犀利农具,甚至还有各种牲口!
秦纮的声望,一时之间如日中天,隐隐有活佛菩萨的苗头。
而秦老头却知道自己这点声望,都是托孙铮的福。现在的秦纮,早已被孙铮彻底折服。尤其是推让兵权,更是完全打消了老头心底最深处的那一丝隐忧。
眼看孙铮又埋头研究机器,说是要搞出一种将羊毛制成上等料子的手法,老头恨不得把他供起来。他深知这东西的意义,一但羊毛产值稳定,什么鞑靼瓦剌,黄金家族,都得乖乖跪下来舔我大明的鞋!
换了别人说这话,秦纮最多精神支持一番,说几句漂亮话,然后当成神经病敬而远之。但孙铮说这话,老头就笃定他一定能成功。
这少年太神奇了,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但所有人都猜测,他一定拥有某种通神能力!
在秦纮的纵容下,孙铮沿着边境长城,从固原开始,兰州、凉州、肃州一路向西,每一处大城,都兴建了不同的重要工业基地。并且打造了一系列围绕核心产业的相关产业链,他要用这种方法,提升边城的经济地位。
中原朝廷对边关的重视程度为什么一落再落?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眼光认为,这些地方都属于不毛之地,产出低下,需要不断从内地输血才能养活。如果不是为了防止鞑子入侵,这种只出不进的地方,早就被放弃了。
饶是有大敌环伺,放弃不毛之地的说法也经常会出现在朝野舆论之中。可以相像,如果没有永乐皇帝当年坚持迁都北京,所有政府高官都住在繁华的南京城,遥远的北部边荒地,怕不早就被丢给胡人放羊了。
反过来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这些地方能自给,甚至能赚钱上缴国库,那么还会被人忽视吗?被人重视的地方,自然会吸引到人移民落户。汉人住的多了,胡人的威胁当然随之就会减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