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古今传奇 > > 第六章 易俗社 (4 / 9)
        “笃笃笃……”

        木门恰如其分地响起敲击声,看来静候之人早就耐心等待着适宜的时机。

        轻柔的叩击声在嗡嗡作响的耳鼓里搅起一股巨浪,余寿康用力按了按自己的太阳穴。

        看来,今天的戏剧大幕才刚刚拉开。

        福特汽车稳稳停下,余寿康脆弱的肠胃并未再遭受额外折磨,司机娴熟的技艺由此可见一斑。

        此处是西一路的小巷,道边荫蔽的树木免去了行人遭受阳光暴烈和风吹尘飞的痛苦。一主二副的仿古门脸,木门木窗,赤柱绿瓦,红色的防风木骨灯笼垂着黄穗悬挂两侧,滴水檐兽分望东西,戏球石狮蹲踞左右。二层门楼正中的石质阳刻匾额,自右向左顺序排开“西安易俗社”五个大字。

        余寿康端详片刻,迈步拾阶而上,大门虚掩。

        门旁放置着木质水牌,抬头以白漆刷涂“今晚演出”,中间用白色粉笔注明当天的戏目,眼下写着的是“艺人休息”。

        穿门过院,内有二层戏楼。戏楼门楣高悬匾额,黑底金漆,上款书写“陕西易俗社十二周年纪念”,下款书写“中华民国十二年十二月谷旦”,居中自右向左四个隶书体大字“古调独弹”,为鲁迅先生所题,四字下方竖向写着十二位赠匾者的署名,分别是陈钟凡、刘文海、蒋廷黻、王小隐、王桐龄、陈定谟、孙伏园、关颂声、周树人、李顺卿、李济之、夏元瑮。

        步入戏楼,内里是一个约莫长30米、宽18米、高7米的矩形空间。戏台此刻被幕布遮挡,看不出尺寸大小。台楣中央悬挂牌匾,自上而下书写“易俗社”,旁有署名“于右任”。

        戏台对面和两侧抄手均设有二层悬空坐席。而一层地面平素摆着的几十张方桌今天均被撤了去,独独放了一张八仙桌,如同鬼魅般,八仙桌周围已然蜷缩着数人。桌上孤零零立着两盏煤油灯,摇曳恍惚的微光,不足以照亮诸人的面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