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朝廷的通关文牒?”李靖听玄奘说没有朝廷的通关文牒,颇为惊讶。
“现在朝廷颁布了禁边令,大师没有通关文牒,可谓是寸步难行啊!大师临行前为何不去找陛下,求得陛下的帮助呢?”
“贫僧哪能不知通关文牒的重要呢!在西行之前,贫僧专程往长安求见陛下,与陛下谈到了贫僧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真理的宏愿。奈何不管贫僧怎么请求,陛下坚决不允,甚至还劝说贫僧还俗入朝为官!贫僧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偷跑出来。正因为没有朝廷颁发的通关文牒,所以贫僧没敢一路往西,才绕远道走灵州的。贫僧虽明知施主在灵州为大都督,也没敢来见您,怕给施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结果想趁早上开关时蒙混过境,就被施主的军士给当成奸细给抓来了。”
李靖听说玄奘没有通关文牒,有些担忧起来:“大师,此去天竺,何止千里万里。何况您还没有朝廷颁布的通关文牒,各地边塞要是看到您,必然会抓您并押往长安。即使您躲过了大唐边关士兵的盘查,但西行道路又非常险恶,就算遇不到突厥胡骑,也会碰到强盗歹人。更往西有些地方是广阔的戈壁和沙漠。可以说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人马俱绝。岂是常人能去的了的!您孤身一人前去,恐怕会凶多吉少!大师还是再考虑一下吧,不要轻易以身试险啊!”
玄奘大师摇摇头,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坦然说道:“施主您也知道,贫僧西行的宏愿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而是经过了十几年的深思熟虑的。贫僧自从在十年前立下这个宏图大志以来,中间虽也曾动摇过,也曾反复地诘问自己是否能践行自己的初心和诺言。但是十几年来,这种西行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坚定。贫僧觉得这是佛祖压在贫僧身上的一种责任,贫僧不去完成它的话,内心一直不安。直到贫僧开始踏上这西行之路,贫僧的内心才趋于平静。此时贫僧才逐渐认识到可能自己就是实现西取佛经真理的天选之人。只有实现这一远大志向,贫僧也才能体会真正的幸福和修行。贫僧已在佛前立下誓言,要践行大乘菩萨‘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行愿。所以纵使有千难万阻,也阻挡不了贫僧西行的脚步!即使贫僧在西行的路上被官府发现并抓回去,那也只是迟滞一下贫僧前进的步伐,但终不能改变贫僧西行的决心!”
看着大师坚定的目光和斩钉截铁的态度,李靖深深地被玄奘大师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折服。
是啊,一个人只有有了自己的伟大的追求和志向,并能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这个追求和志向,为此百折不回,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和幸福的。李靖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有如此的追求呢!
李靖内心中对玄奘大师的做法是深表赞许的,但他也确实为玄奘所担心。此去西行,前往天竺,何止有万里之遥,道路异常艰难,戈壁、高山、沙漠、冰雪,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军人都难以忍受,又何况他一个行脚僧人?这一路上盗匪甚众,战乱不止,为西行之路又增加了无数的变数。所以他担心玄奘最后会白白地在路上送命。他想劝劝玄奘大师,但当他看到大师脸上的那种坚毅的神情,觉得自己若以常人的眼光去劝说大师,那只是对大师的一种亵渎。
玄奘大师看出李靖担忧的神情,倒很轻松的笑笑道:“只要将军不把贫僧抓起来送回长安,即是对贫僧最大的支持。至于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倒不是贫僧所担心的。不管是汉人还是胡人,或者是强盗匪帮,佛门弟子是这一路上最受待见的人。很多天竺僧人来我们中原传经,走的大多也是这条路。他们能来得,贫僧也就能去得。当初佛祖证觉成道前也曾遭受‘十魔军’多年的侵扰,但终不为其所动。与佛祖证觉成道前所遭受的磨难相比,贫僧西行之路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靖见玄奘大师意志坚定,知道他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人,只会越挫越坚,决不会因自己的几句话而改变,便也不再劝说。而且李靖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大师完成他的夙愿,而不是婆婆妈妈的劝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