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之后,墨家一派在江湖上更难见踪影,好像突然从人间蒸发了一般。听闻后世子孙曾有人发现在公元1942年,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太行山中曾有一支队伍号称墨侠,抗击日寇,神出鬼没,屡建奇功。只是听说而已,却并未见任何史籍记载,或许这也只是一个传说而已。
据史书记载,公元617年七月初四日,李渊在晋阳宫东门乾阳门前竖白旗正式誓师起兵。他釆纳李世民和刘文静等人的建议,北结东突厥,东和李密,制定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的战略。任命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郡守,让其留守晋阳。李渊在誓文中历数了杨广的种种罪恶,宣布要“兴甲晋阳,奉尊代邸,扫定咸洛,集宁寓县”。
七月初五日,李渊亲率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及义师甲士3万人自太原挥兵南下,直指关中。当时,杨广远在江都(今江苏扬州),关内隋军力量非常薄弱。而李密的中原瓦岗军与王世充激战方酣,均无暇西顾。因此李氏父子进军神速,一路上以摧枯拉朽之势,到了十一月间便攻入了长安。李渊进入长安不久,就效仿刘邦实行“约法三章”,颇得长安民众拥护。他为了师出有名,立即宣布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拥立杨广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侑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李渊派重兵扼守潼关,立即切断了关外隋兵和乱兵的西进,巩固长安防卫,蓄力待发。
在长安城西边,有一座古城,因靠近渭水被称为叫渭城。渭城西距长安不远,隋唐时人们若有亲朋故旧从长安往西去,一般都送客到渭城再依依惜别。后世王维即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其实渭城古称咸阳,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当时就是定都咸阳。
长安因李渊的兵马和隋兵的激烈战争,城内一片混乱。贵族旧臣跑的跑,亡的亡,一片萧条,而咸阳城内倒还比较平静。
李靖因为长安战乱,潼关又被阻断,只能先客居在咸阳的一座叫做“秦风”的客栈内。此时他觉得已没有必要再进行易容化妆,隐藏什么了,便改回自己本来的面目。只是红拂女为了出行方便,还是女扮男妆,打扮成一个年轻后生的样子。
十一月的咸阳,冷清萧索,西北风刮得窗户纸呼呼的响。这一日晌午,风清日丽。李靖与红拂女百无聊赖,便到楼下店堂中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向店家点一些菜,又让店家温了一壶酒,二人你来我往小酌起来。这客栈不大,楼上住客,楼下卖酒饭,却也比较紧就。战乱时节,店中住客不多,店中也就寥寥几个人。
李靖几杯闷酒下肚,心中更觉烦躁。他和红拂女已在店中住了十几日,仍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他不想仓促地决定自己的未来,以免明珠暗投,像宇文恺一样一失足成千古恨。喝了几杯酒后,不觉以手指敲打桌面,怏怏地唱道:“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世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红拂女书读得虽然不多,但也知道李靖唱的是孔子的《幽兰操》。知道他是在伤感生不逢时,借此歌抒发心中的郁闷之情。于是变着法子逗李靖高兴,以排遣他内心的郁闷之情。
李靖和红拂女二人正喝的兴浓,突然从外面“呼啦啦”闯进来十几个大汉。手拿长枪短刀,像是军士模样,但又衣衫不整,上下不齐,穿着杂七杂八的衣服。如今时局混乱,战事纷繁,时常有败兵和流寇滋乱,李靖他们也就见怪不怪。客栈本来就不大,他们这些人一进来,客栈瞬时就有拥挤的感觉。店堂里本来有几个食客,见这群人进来,都吓得赶紧溜了出去,在门外远远地看着。那些大汉进来后,四处张望,像是在寻找什么。他们把各处都瞄了瞄、望了望后,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好像他们要找的什么人或东西不在这里。
这群人见李靖二人不像其他酒客一样慌张逃走,仍镇定自如地吃着酒,一点也不显得害怕慌张,倒很惊奇。他们便朝李靖这边多望了几眼,正好和李靖的眼神对上,竟然恶狠狠地瞪了李靖一下。李靖觉得他们目露凶光,满脸狰狞,估计也不是什么善类,只管埋头与红拂女喝酒,不去管他们。
那些大汉找了几张桌子坐下后,酒保颤巍巍地过来上茶并招呼酒菜。他们对酒保叫道:“掌柜的,有什么好酒好菜快点给大爷们上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