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溺天见此微微一愣,随即淡然道:“闻听阁下之言,似乎对于我的身份有所了解。”
“僧不为僧,常与邪灵为伴;妖不为妖,偏以佛相示人。然则你所具有的,无非只是这层表象。只要是与你接触过的人,便不难发现你光鲜的表象之下,所包藏的那颗祸心!”赮亦是同样淡然的回应道。
妖溺天得赮此番回答,故而解释道:“观你身姿,当也是久溺于佛海之辈。你当知,不使霹雳手段,难显菩萨心肠。此乃是我佛慈悲,不得不为的残酷。面对诸多沉沦于魔孽欲海之徒,我佛门自当有人当挺深而出,以金刚怒目之相,行普度众生之举。正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赮见妖溺天竟是做此番的辩解,故而笑应道:“你
之所言,的确不假。而这些,亦同样是赮行事的准则。善则赏,恶则罚。但对于善恶,又有谁能够分辨的绝对清楚?只因善恶往往只是存户于一念之间。而因一念之差,却常使人步入万劫不复之地。你之本心如何,恕赮难以揣度猜测。但你之行止,却依然有悖于我佛惩恶扬善,慈悲度人的本意。关于孽角与武林人士所起纷争,就无需赮多做解释”
妖溺天本来是见赮独自一人留走在这沙漠之中,本想以邪灵之力加以感召。奈何赮一身佛法修为,丝毫不为所侵。反倒是邪灵之力,隐隐间反手压制。不过妖溺天却是自赮的身处感应到一股未知的邪恶之力,假以时日之后,必然会得以爆发。
不过其显然未曾料到,赮竟然对其所行所举,尽皆了然于胸,故而已然心生退意。因为与赮相处越久,越是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迫之感。这种感觉,只有在
面对弃天帝之时,曾经有过此等感受。故而此番言谈不合,妖溺天直言道:“求道万法,殊途同归。既然你我所行之道不同,则无有共谋之途。此番就此别过,你我终有同道之日!”
说罢,妖溺天身形渐渐虚化,幻做无数梵文咒字,随邪灵远去。
赮对此本就无意过多为难,便任由着他离去。这妖溺天数度以手段引武林人士与孽角之间纷争,致使孽角再度入魔。此乃是两人之间本有缘法,因果循环之下,最终妖溺天还是要难逃命丧孽角之果报。赮不愿意打乱这种既定的平和,故而对于妖溺天的举动,也未曾在意。
而在妖溺天离去之后,赮却是忽然对着远方的天空淡然笑道:“朋友,你既已然窥伺我这般许久,不打算现身一见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