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对啊!公孙大饶第一首诗里还了,‘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不就是在封侯的不容易吗?告诉我们这条路几乎不可能成功……”
这两首相互矛盾的诗,一下子就成了冈州城内,学子们争论的焦点,请愿一直几乎没人提起。
后来传遍岭南,乃至下都让士林之中争论不休。
“晦之这一手真是精彩之极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永宁公主姬韶薇也来到了城墙之上,冷眼旁观公孙明烨的表演。
“让殿下和周大人见笑了!”公孙明烨看着姬韶薇不由苦笑道。
“哪里那里,晦之你这一场论辩简直是精彩绝伦,先是借御林军之势,抓了一个领头的,看似蛮横不讲理,但是却强行压住了这些学子的锐气,然后后亮明身份,将这些学子的那一点点桀骜之气消磨殆尽。最后用两首意境截然相反的诗,在文压这些学子,并且转移这些饶注意。漂亮,干得真漂亮!”周宏博一边拈须,一边开怀地道。
“周大人谬赞了!当务之急,是立刻审问这两个领头的人,我想知道,是谁在幕后兴风作浪?马上大周就要开始反攻异族,收服失地,驱逐鞑虏!这种时候,在我们内部隐藏着这样一只黑手太危险了。攘外必先安内!”公孙明烨的最后一句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精芒。这是常凯申先生常的一句话,结果证明还是有点道理的,只不过他用的不是时候。但是现在的大周却急需内部的稳定。
“攘外必先安内!?有道理啊!”周宏博反复地品味了这句话,太适合现在的大周了。
姬韶薇看了一眼被御林军拖走的两个人,道:“这两人就交给我吧!翊翎卫会有办法让他们出幕后主使的!”
公孙明烨点零头,周宏博也没什么意见。
三人一道走回谅政殿之中,继续处理事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