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十一个郡守都产生在裂月郡的现任官员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而其余的近一千二百余有极少数人是下了功夫地,他们揣测既然首先把拓王律令颁布,那么郡守是必须无条件地执行拓王律令,那么如何根据律令来治理地方事务,同时又要治理好才是关键,这些人是有备而来,都是准备了几套腹案。
他们当中有仁圣人的信徒、有孔武有力的武贤人、还有满腹经纶的文贤人,因为三圣人的治国之道存世已久,到底孰优孰劣一直是众说纷纭,谁也不服谁!
因为圣国、公侯国都是掌握在权贵手中,他们很难去实践,没有事实依据说话是不能服众的。
时间过了两个时辰后,第一场策论的考试结束,他们的试卷被收上来后,由东方烈等九人阅评,他们首先是把文不对题的试卷剔除,然后才仔细地阅读,并按甲、乙、丙三档给出评价。
然后再把丙等的卷子去掉,乙等作为备查,甲等卷才交与其余的人再行评阅,最终筛选出一百人。这一百人的试卷是要滕写后贴在公示栏上供众人品阅,是不能遮掩的。
这一百人的卷子被贴在墙上后,大伙是真正地服气,人家的水平是比咱高,无话可说。
相比第一场是默默无闻的书面作答,这第二场策辩是非常地热闹了,这一百人各自抽号后组对地分成五十个小会场,都是自有一帮人摇旗呐喊,加油鼓劲,这策辩很是简单,就是根据自已的策论的论点与对方进行辩论,直到胜利为止。
这种辩论自有高下,一辩就明,所以持续的时间不长,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还是有几组武贤人遇到文贤人各自不相让,甚至出现了鸡与鸭说的尴尬情形,都不理睬对方说什么,自顾自说,但是最终还是分出了胜负。
最后一场参加策应的五十人都是很有水平的人,但是呢,作为一方大员临机处置一些突发事件的能力与魄力是综合实力的体现,能独立处置危局的应变能力是一方大员的很重要的一个素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