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的曲折就不细说了,总而言之是,汤小山的父亲经人指点,在村里请人写说明,打证明,盖公章,又找遍了所有的人证物证,才让派出所的人相信:
户口薄上的汤什么山,就是自家那个不成器的儿子。
最后,派出所民警很不情愿地为汤小山的酒鬼父亲换了一本户口薄。后遗症就是,中间那个看不明白的字,没有保住,被民警手一抖,删掉了。
这有点像乡村女人难产,保住了大人,没保住小孩。
于是,“汤小山”就这样成了“汤山”。汤山改名不成功,倒也并非毫无效果,起码避免了自己一辈子做“小”的命运。
汤山父亲又费了一番周折,才让学校相信,现在的汤山,就是以前的汤小山,将学籍资料一并改了。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可悲的是,汤山为了给自己正名,吃了如此多的苦头,村里却没人知道。人们高兴时叫他“小山”,不高兴的时候就叫他“小瘸子”。
这大概是汤山多年来宁愿在街头当混混,也不愿回村的根本原因。
许多年过去,汤山差不多将“小瘸子”三个字给忘了,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街头有人能道破自己隐秘的历史。
所以,当时汤山面对同乡汤小花,第一反应是愤怒,第二反应是赶紧逃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