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汤山面前的,是一个三十多岁、浓妆艳抹的女人。他住到陈瑜生家之后,第一次上街便见过此女人。
那天,她不但主动打招呼,还叫破了汤山外号“小瘸子”。令他勃然大怒。
后来汤山想起来了,那女人确实来自他老家隔壁村。汤山还记得,隔壁那个村子很小,不到二十户,似乎与自己村是同族,也姓汤。
因为那个村年轻人不多,年轻的女人更加没几个,所以,一个个数过来,汤山甚至记起了那女人的名字:汤小花。
那里的农村人没文化,取名字既简单又通俗,平常村巷里见到,喊的就是阿猫阿狗。有幸取个学名,男的不是小兵,就是小华;女的要么是小艳,要么是小花。
无论谁家生了小孩,四个名字轮换着取。到了后来,站在村前牛粪堆上,随便选一名字喊那么一嗓子,哗啦一声冲到村口答应的,基本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
汤山自己算是个例外,但也不算太离谱,因为他小时候户口薄上原本叫“汤小山”。
当年的“汤小山”变成现在的“汤山”,实际上颇费了一番周折。差不多可以写成一个编外故事。
话说汤小山小学毕业后那年暑假,有一天头脑发热,拿着户口薄跑到派出所改名字,民警问他改名的理由,他说:
“我现在长大了,不能老被人‘小山’、‘小山’的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