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 > 恐怖·灵异 > 探险揭秘 > > 第十二章迷宫里的尸骨 (2 / 5)
        “这是什么情况?”水壶拿眼神瞟向我,一脸问询的表情。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些应该是这里修墓的工匠吧,你们看地上的那些工具,虽然那些木头手柄都烂了,但是铁制的部分还在。”我神色黯然的说道。看来这一段应该不会变化的,这一段应该就是为这些工匠准备的葬身之地,就是用来处死奴隶工匠的。

        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残忍的就是殉葬。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十分盛行,汉朝以后,统治者觉得这一制度太过残忍,太不人道,便逐渐废除了。

        关于中国的殉葬制度,又是怎么一种古老的恶俗,我曾经研究过那些东西,缺少了对生命的起码尊重,敬畏。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才导致现代社会,我们对生命的不敬畏和漠视吧。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便习惯于把随身使用的工具、武器以及生前喜爱的日用品和死者埋葬在一起。到了奴隶社会,奴隶作为会说话的工具,被当做私人物品,可以被买卖甚至随意处死,当他们的主人死亡时,也被杀死或活埋,用来殉葬,让他们在阴间继续为主人效力服务。当时用奴隶殉葬已成为一种制度,从对河南殷墟墓葬的发掘情况来看,人殉的数目少则几十,多达上千。

        在奴隶社会,除了奴隶,妇女也沦为男人的玩物与附庸,在殉葬者的人中,妇女也占有很大比例。当然,殉葬者并不是全部是奴隶,甚至也有墓主的妻妾和家臣奴仆。

        到了春秋时期,奴隶制趋于崩溃,人殉的作法开始引起不满。相传秦穆公死后用一百多人殉葬,其中还有三名才能出众的大臣家将也被用来殉葬。秦国人因此十分悲痛,作诗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和对暴君的憎恨。后来,随着文化的传播,在西周的各诸侯国,妇女作为主人婢妾殉葬的恶俗也逐渐被废除。

        春秋战国之后,人殉的作法已不多见。战国时的秦国就曾在献公元年,正式下令废止人殉。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再次发生了骇人听闻的人殉事件。

        秦始皇生前为祈求长生,曾派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同时,还用数十年的时间,动用几十万人修建规模巨大的陵墓?——郦山陵墓。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命令后宫妇女全部殉葬。这次殉葬的宫女和被害工匠,多到数以万计。秦王朝的一系列暴政,激起了人民强烈的反抗,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秦朝的统治也土崩瓦解。秦末农民战争不但推翻了秦王朝,也警告教训了新王朝的统治者。所以,汉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对农民采取了许多比较好的政策,形成了汉初的“文景之治”。

        汉武大帝死后,虽然殉葬了大批金银财物,但最终没有用人殉葬。随着人民的反抗和社会的进步,从汉朝到元朝,除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外,殉葬作为一种制度,已不复存在。

        到了明朝,尽管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明朝统治者,却做了一件令历史倒退的事情,就是恢复了用人殉葬的制度。朱元璋在位时,由于他的大儿过早去世,就命令他儿子的妃子们,都给朱允炆他爹陪葬。同样的,他的次子朱爽死的时候,朱元璋也命令他的妃子给朱爽陪葬。

        朱元璋驾崩后,他的孙子朱允炆,也就是最后下落不明的建文帝继承皇位,根据朱元璋遗嘱,朱允炆命后宫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一起陪葬。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宫妃多达三十余人。《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有一段记载成祖死后逼殉宫女的悲惨情景quot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quot其中有个朝鲜选献的韩妃,临终时对守候在身边的乳母金黑连呼quot娘,吾去娘,吾去quot话声未落,便被太监杀死了,真是惨绝人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